第12: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寿二千
  □ 季振邦

  《崇明报》办到2000期了,应该称大寿了,寿比南山了,为什么还“小”呢?因为从时间上来说,只有25年,正在青春期,所以称为小寿。

  称小,还有喜欢、宠爱的意思。

  我喜欢崇明报的《绿岛》,自然是因为她办得好。好在什么地方?答案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一言蔽之:那就是有好看的文章。副刊是给人看的,有人爱看,有人叫好,就是办得好了。办好副刊很有意义。我曾经也是副刊编辑,出于职业习惯,拿到报纸往往先从副刊看起。如果副刊能让我看得高兴,爱屋及乌,其它版面或许也会浏览一遍。否则,就殃及池鱼了。可惜,现在,殃及池鱼的事情好像经常发生,叫人遗憾。佛曰娑婆世界,这娑婆就是遗憾。但《绿岛》好像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几乎每期总有一篇或二篇东西能让我读出兴味来,而这,是不能完全归之于家乡情结的。

  当然,不能说所有文章都好,都能达到“迷阳城惑下蔡”的程度,这不现实。读者有爱好,副刊有定位,不可能全部卖座。这里,副刊的定位很重要。以前,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的副刊各有各的定位。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文汇报的《笔会》强调文学性,同时以名家为主打;而解放日报《朝花》,则是综合性的文艺副刊。三家副刊如春兰秋菊,各擅胜场。《朝花》的长处在于“综合”二字。一旦“综合”了,内容就丰富了,文章的类别就多样了,读者的面自然也就广泛了。记得当年,我在编辑《朝花》时,是以“杂、新、广、雅”四字来诠释这“综合”二字的,一纲四目,效果不俗。

  这些话好像说得远了,其实也不太远。初心只是认为,对《绿岛》的最大喜爱,无过于把她放到整个副刊的系列中去。何况,《绿岛》确也有“综合”的味道。版面上有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有茶座类的短小随笔;有知识性、趣味性、掌故性的很好的文字,林林总总,互相配伍,互为使佐,虽然不是满汉全席,也是农家酒宴,非常的清新可口。

  说酒宴自然只是一个比喻,是个对的比喻。古人曾以汉书下酒,说明文字确实是可以“吃”的。但,办副刊不是办酒店,副刊有自己的性质。副刊是什么?副刊是正刊的一种补充,和正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报纸的许多固有属性与作品的文艺性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和协调的发展。比如单纯的文艺作品一般不讲究时效,但副刊不能完全无视。又比如报纸的导向很重要,副刊应有所表示,但又不可直说。在这一点上《绿岛》也做得很好,她的一些作品,有文学或文字的含金量,同时又往往能扣紧时代的脉搏。看得出来,编辑们是花了力气的。文章妙处见刀尺,编辑提笔横量竖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很不容易的。顺便说一句,副刊编辑还每每低调得像个扫地僧,这就更叫人佩服了。

  认真说起来,现在的副刊编辑是越来越难当了。网络的发达,自媒体的出现,纸质媒体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我曾经总结过,早年办刊相对容易一点,后来就感到难了。早年是“单边”办刊,编者怎么办,读者就怎么看,因为除此以外,没有其它东西可以吸引他们的眼球。后来是“双边”办刊了。也就是说,办刊必须考虑读者的喜好了。不出挑的副刊谁看?许多人早被外面的世界吸引得筋脉散乱了。如此这般,就给报纸副刊带来了压力,看来,这个压力还将长期存在。毫无疑问,《绿岛》的编辑们正在迎难而上,而且,取得的成绩已然有目共睹了。

  小寿二千,兹事体大。带着这样的成绩庆祝诞辰,《崇明报》可以自豪;未来的二千小寿,大家能够期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故事
   第05版:生活
   第06版:民生
   第07版:悦读
   第08版:绿岛
   第09版:特刊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岁月可以重叠
小寿二千
我们的崇明报
崇明报特刊12小寿二千 2019-12-25 2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