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风
读小学一年级的开学第一天,记得班主任老师要帮同学们排座位。那倒也简单,全班的同学,一齐在教室前面的场地上依照了个子的高矮排好队,然后就从前面个子最矮的两个人开始一双双地走进教室,再依次从教室最前面的几排坐起。我们读小学的那个年代,男生和女生的界限比较明显,但是如排上课座位这样的事情,班主任是不含糊的,就是你排队时挨着和谁同桌就和谁同桌,其中没有男女之选择,更没有什么亲疏之类的选择。教室里的座位,要按照了学生个子从低到高地排,自然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清楚老师的板书。这样的座位,后来的微调是有的,比如,有高个子的眼睛近视了就要移前去,有同学或上课不用心或成绩太差,就让他和一个班干部之类的学生同桌,以获得帮助。
全班同学依照了个子的高矮排教室里的座位,这一个做法,到我读中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还在沿用。只是情况略有不同,就是男生女生不安排为同桌。大约老师看到我们长大了,得有个男女之界限。后来上过所谓的大学,第一天走进教室,居然谁也不给你排座位或者指定座位,就是你见有空位置,想坐哪儿就哪儿。另外的不同,大学里的课桌,是单人桌而不是双人桌,就没有什么男女同桌之类的考虑了。到了上大课时,教室阶梯形,数百号人自由选择座位,每一个人都居高临下似的,都能够看清楚先生的板书。
众人之间,排一个座位就先排一个队,排队又完全依照每一个人个子的高与矮,上学时排教室里座位的这一个规则,让我至今觉得有意思。排队之类,或者要分一个高和矮,或者要分一个先和后,实际上就是对于次序的组织、协调,也是对于不按照次序行动的一种约束、规范。这样的排队伍、排座次的方法,其实在其他不少地方,都可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