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祖孙夜话

  □ 陆茂清

  月上树梢头,才好公人未至而声先到:“老太婆,我回来了。” 

  才好婆迫不及待:“到账了吗?加了多少?”她听电视里播报,增加的养老金今天到账。下午老伴去侄儿家吃扛聚,叮嘱他顺便到银行里划卡查一查。

  “到了,到了,和电视里讲的一样多。”

  “我本以为今年可能少加甚至不加了,想不到不但加了,还比去年多呐。”才好婆同样眉开眼笑,“皮夹子又膨了,明天开一瓶干红庆祝庆祝。”

  “好呀!晚年生活是应过勒潇洒点,不要亏待了自己,反正不差钱。”

  练毛笔字休息的外孙小欢走了过来,嬉皮笑脸:“爷爷奶奶,看来给我的压岁钱也要增加啦!”

  才好公不假思索:“理所当然,水涨船高嘛。”

  小欢调皮地鼓起掌来:“那我先谢过爷爷奶奶啦!”小家伙想起了一件事,问道,“你们早先给我妈的压岁钱少得可怜,听说只有几块钱,这是真的吗?”

  才好婆点点头:“是只有一点点,不过两三块。”

  “为什么那么小气呀?”

  “不是不想给,是没有钞票。”才好公解释说,“常言道,船无水不行,事无钱不成。”

  “你们不是有养老金吗?”外孙再问。

  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农民还没有养老金呢。

  这对老夫妻都是种田出身,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过了花甲之年还在起早摸黑自食其力。因为手头没有现钞,发愁的事随时随地。就拿油盐酱醋来说,一年到头天天用得着,田里是长不出来的,自己也造不出来,只好把鸡鸭蛋、地头小菜拿去卖了,换了钱再买回来。

  日常里能省则省,锱铢必较,尽量少花钱不花钱。但有些事是躲不过的,譬如老祖宗忌日,崇明人的传统,烧羹饭鱼、肉不可缺,豆腐、粉皮、老酒也一定要。钞票从哪里来?老办法:兑换,把芝麻、赤豆、金瓜、香酥芋之类,拿去早市上出售,然后斩一刀肉,买一条鱼,捞二块豆腐,拷一瓶老白酒回来作飨。再如过年,总得买些年货,也是照此办理的。

  没有钞票做人难,难做人。平时还有不能不送的礼,像吃喜酒啦、吃期过圆子啦,特别是横里窜出的白事、病羹等,又都不是小数目,一下子哪里拿得出?急得吃不进饭睡不着觉。

  因为手头拮据,女儿生下来没给过压岁钱,一年过春节时,夫妻俩商量也要意思意思,年三十晚上揭宝门要穿压岁钱了。小姑娘满心欢喜接过红包,感觉里边厚笃笃,高兴得不得了,不料抽出来一看,是一叠连号的二分币,一共才二块钱。穷人家孩子真懂事,过了年初三,就把压岁钱放进了姆妈的皮夹子,说是借给爸爸妈妈用。

  “唉,想起这事,总感到对不起女儿。”时过境迁多少年了,才好婆仍然难以释怀。

  “奶奶不要难过,现在不是好了吗?”小欢安慰说。

  老伴跟着劝解宽慰:“是啊是啊,自从拿了养老金,就今非昔比了。”

  才好婆回过神来,恢复了脸上的笑容:“以前看着退休职工月月发工钿,眼馋得不得了,做梦也想能有这一天。”

  梦想成真!种田人也有钞票发享受养老金了,这是从古到今没有过的事,夫妻俩喜在心头,困梦头里也要笑出声来。

  老两口享受养老金已多年了,近年农村养老金年年提升,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想当年一年到头皮夹子里瘪笃笃,因为没有活铜钿,做事体难上难。现在好了,平日里要什么就买,三百六十天天天有荤菜,一年到头身上新堂堂,百元大钞五六张常年随身带,还备有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可以“喂喂喂”,打电话听到声音又看见人,就像面对面话说话,还能看抖音、拍视频……

  两老向外孙许诺:今年过年给你的压岁钱涨到六百六,六六大顺!

  小欢变得客气起来:“我已是二条杠的中队长,要带头移风易俗,不能再要爷爷奶奶的压岁钱了。”

  才好婆不答应:“给小辈穿压岁钱是传统风俗,数目也不算多,还要年年穿下去,一直穿到外孙寻娘子!”

  “那我就把压岁钱囥着,供爷爷奶奶养老,以后不论什么时候需要时,就给你们,说到做到。”小欢严肃认真。

  “哈哈……”才好公笑得合不拢嘴,“外孙孝心可嘉,听着也开心,但你不用操这个心了,只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才好婆同样笑容满脸,“是呀,是呀,我俩养老的事,早已由政府包下来了,月月里不等开口,就把钞票打了过来,时辰弗过槛。”

  才好公发自内心的感慨:“赶上了好时代,福气好,运气高。”

  “额角头碰到了南天门!” 祖孙三个异口同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农业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祖孙夜话
坐公交
《月夕花朝》
老船长
走向春天的一棵树
崇明报绿岛08祖孙夜话 2025-02-26 2 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