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09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男子深陷复合型诈骗陷阱
崇明警方三个多小时劝阻让其认清骗子真面目

  □ 通讯员 陈卫国

  近日,本区一男子深陷“刷单+投资”复合骗局,为缴纳“解冻金”竟欲抵押家中房产。区公安分局港西派出所联合反诈中心展开长达3小时的精准劝阻,最终守住了受害者家庭财产安全。

  7月14日晚19时许,港西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陈先生紧急求助。陈先生反映其儿子小陈突然执意要拿走家中房产证,用途不明,结合儿子近期情绪焦虑、频繁使用手机且回避家人询问等异常表现,陈先生担心儿子可能要抵押家中房产进行不明操作,情急之下报警求助。

  接报后,港西派出所民警火速赶赴现场。经初步了解,陈先生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民警凭借丰富的反诈经验,敏锐察觉到小陈的行为极有可能与电信网络诈骗有关。为彻底查明情况,民警将父子二人约至派出所进行深入沟通。

  在派出所内,经过民警耐心细致的询问和劝导,当事人小陈终于吐露实情。原来,小陈近期在浏览网络信息时,被一则“高收益、低风险、在家可兼职赚钱”的广告所吸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通过对方提供的链接下载了一款APP软件。起初,小陈按照对方提出的小额任务,通过点赞、关注等轻松获利,也确实成功提现了两百多元,在此基础上迅速与对方建立了信任感。随后,平台“客服”以“升级任务”“专属福利”为诱饵,引导其进行需要垫付资金的“大额优质单”。

  当天,在小陈投入5000元大笔资金后,“客服”突然告知其因“操作超时”导致“账户被冻结”,并展示伪造的“系统故障提示”和“账户冻结截图”。紧接着,所谓的“解冻专员”登场,以“必须缴纳解冻金10万元,保证金才能提现”“否则不仅无法拿回本金,还要承担违约责任”等话术进行威逼利诱,更声称“时间紧迫,错过处理窗口将永久冻结”,不断制造紧张气氛。小陈出于挽回损失的心理以及对“官方人员”身份的轻信,深陷其中,焦虑万分。

  在骗子的持续施压下,小陈完全被“不交钱就血本无归”“交了钱就能连本带利拿回”的思维裹挟,但苦于手头没有足够资金,他最终萌生了抵押家中房产获取资金的念头,这才引发了与家人的激烈冲突。

  情况明朗后,港西派出所民警立即对小陈展开面对面反诈宣传教育,结合真实案例剖析诈骗分子的惯用手法和巨大危害。然而,小陈深陷骗局陷阱,对诈骗分子的说辞仍深信不疑,甚至认为民警在“阻碍”其“解冻”账户。面对当事人的执迷,派出所当机立断,立即联系分局反诈中心,请专业力量支援。

  反诈中心民警针对受害人遭遇的“刷单返利”混合“虚假投资理财”的复合型诈骗手法,从虚假广告引流、小额返利诱饵、伪造系统故障、冒充客服施压、制造恐慌心理,到最终诱导抵押借贷等关键环节,逐一对骗局进行了层层剥茧式的剖析。民警还展示了大量类似案例的惨重损失结局。

  经过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苦口婆心劝阻、反复的案例剖析和法律后果警示,小陈终于被劝醒。在民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专业详实的证据面前,他逐渐认清了诈骗的本质和自身面临的巨大风险,幡然醒悟。

  最终,小陈明确表示已彻底认清被骗的事实,当场承诺立即停止与诈骗分子的联系,卸载相关非法APP,不再进行任何网络贷款操作,并保证绝不会再打家里房产证的主意。在一旁的陈先生终于也如释重负。

  目前,崇明警方对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正在进一步侦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文史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男子深陷复合型诈骗陷阱
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能否延长
深度挤压非法渔获物流通空间
回应百姓诉求 增进民生福祉
民法典100问
“五好两宜”激活流量 乡村玩出新花样
助力中国船舶驶向更深更远的海洋
崇明报法治07男子深陷复合型诈骗陷阱 2025-08-09 2 2025年08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