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干青与思蓼山庄

  □ 周惠斌

  陈干青(1891—1953)是20世纪初从海岛崇明走出、睁眼看世界,外争主权、第一个勇夺国轮航海权的先锋,一生炽热爱国,富于民族气节,被誉为“航海界爱国模范”。

  陈干青出生于崇明下三星镇(今港西镇团结村),1914年毕业于国立吴淞商船专门学校,1917年至1924年,历任各轮船公司三副、二副、大副、实习船长、船长、总船长,在洋人把持中国航海大权的年代,往返于外洋近海,成为第一个担任国轮远洋船长的中国人,由此掀开了中国现代航海史上的崭新一页。陈干青在《思蓼堂随笔》(未出版)中曾写道:“我国航权之旁落由来已久,凡国人所有千吨海船以上船长,悉有(由)外人充任,国人无从染指,喧宾夺主,言之可叹。”除了力主挽回航海主权,陈干青还悉心培养青年才俊,黄慕宗、黄慕勋、王瑜甫、胡时泉、冯扉模等后来叱咤风云的海运人才一个个脱颖而出,他们勇立潮头,劈波斩浪,成长为一个又一个知名船长,形成了为世人瞩目的数量庞大的崇明籍船长群体,与“宁波帮”“天津帮”“广东帮”“福建帮”平分秋色而称雄航海界,更为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1928年,陈干青领衔组建“中国商船驾驶员总会”,被推举为会长。1929年,代表中国出席日内瓦专门讨论国际海事问题的第13届国际劳工大会。1932年,倡议成立“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担任总经理,成为我国首位船货检验师、海损理算师、船舶估价师,维护华商和海员利益,被尊奉为“救难天尊”。抗战胜利后,还创办崇明惠崇轮船公司,造福桑梓,惠泽乡邦。

  1936年,因时局动荡,陈干青毅然息业回到崇明,在老宅北侧购地建造“思蓼山庄”,闭门读书,撰写《思蓼堂随笔》。“思蓼”者,取《诗经》中“蓼蓼者莪”诗句,意指故乡小河边一种寻常而美丽的小白花,寄寓追念父母与乡亲的养育之恩,表达了他不忘故乡情、不忘父母恩。他亲笔手书“思蓼山庄”四字,镌刻在大门门楣上方的花岗石上,工整凝练,遒劲古朴。这年冬,又深情写下《思蓼山庄记》:“吾生不幸,学业未成而严父见背,及能自立而慈母弃养。念吾父母,时兴风木之怨,此吾之所以欲建斯庄以留纪念久矣。始因位置难定,踌躇不决,今春回崇扫墓,见墓前已筑县道,横贯南北,交通便利,吾欣然与内子云林择定位置,计划图样,即于清明动工,及冬而竣。为遵遗命,于庄南建筑校舍,附设义学,以救济贫苦子弟之失学。又有鉴于世变沧桑,人事无常,为希望斯庄永久计,故拨给基金,俾后嗣子孙得所,藉而兴举弗替。倘念创业之维难,而守成之匪易,善继善述,发扬而光大之,则斯庄之幸,亦吾陈氏之幸焉。”记述了建造山庄的缘由、过程和愿景,从感恩父母、附设义学到寄望子孙发扬光大,显示了一代船长陈干青的情操和品行。

  思蓼山庄位于今港西镇团结村,坐东朝西,南北宽55米,东西长70米,占地近6亩,整体建筑呈“工”字形,有别于崇明传统民居“四桯头宅沟”形制,显得颇为另类,个中原因与陈干青离开家乡多年、久居上海而观念新潮,抑或与建造时范围、空间逼仄有关,如今已无从考释,但置之于当下崇明自上世纪保存下来的乡村民居建筑中,为丰富海岛民居样式的多元化,倒亦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由思蓼山庄南侧边门踱步而入,有松柏、桂桔等树种,错落参差,绿色葱茏,依稀可以感知当年主人的逸兴和情致。自西南一排房屋的中间穿廊向北走进,中间有三间房屋坐西向东,西侧为一方庭院,正对大门,数株龙柏遒劲挺拔,高耸入云,那是陈干青当年远航日本带回树种后亲手所植,时今依旧绿意盎然,苍翠可目;北侧紧连着一排面南的房屋。2006年,思蓼山庄以“陈干青旧居”之名,被公布为崇明文物保护单位。

  陈干青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航海界的领军人物、中流砥柱,是崇明的荣耀和骄傲,是崇明籍船长的标杆和旗帜,是家乡后学的典范和楷模。2012年,陈干青幼子陈晓钟(1937—2022),继20世纪80年代末自香港回到崇明斥资修复思蓼山庄后,再次进行修葺,意在打造“陈干青故居博物馆”和“陈晓钟个人收藏展”,传承人文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孝心孝行,可钦可敬。斯人已去,所幸往事还在,更幸岁月不败,故居犹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文史
   第07版:学生文萃
   第08版:绿岛
端着油灯往前走
欧阳修改文拾趣
《街角的记忆》(油画)
陈干青与思蓼山庄
雨天 一个字的宠溺
崇明报绿岛08陈干青与思蓼山庄 2025-07-05 2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