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6月21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乡村的露天电影

  □ 叶振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大队办事处操场上放映露天电影的情景,至今想起仍令人激动不已。

  崇明岛的夏夜总比别处来得早。当最后一抹晚霞坠入长江口,南海村的晒谷场便浮起一层淡青的暮色。这时,村东头土墙上歪歪斜斜的“今晚放映《地道战》”几个粉笔字,早被孩子们用指甲抠得凹凸不平。

  村口老槐树下的石碾旁,放映员老周正在擦拭胶片盒。他总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腰间别着串黄铜钥匙,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我们这些孩子最爱围着他转,看他从木箱里取出银幕时,总忍不住伸手去摸那雪白的帆布。

  “小囡们,搭把手!”老周笑着把幕布拉直。我们便争先恐后爬上竹梯,看幕布在晚风中徐徐展开,宛如长江涨潮时鼓起的船帆。幕布四角的麻绳系上老槐树粗壮的枝丫,惊起一窝麻雀,扑棱棱掠过晒谷场边金黄的稻草垛。

  天完全黑透时,晒谷场已成了星光的海洋。乡亲们自带的小板凳像雨后的蘑菇冒出来,蒲扇摇动的声响里飘着艾草驱蚊的清香。张家姆妈抱着熟睡的婴儿,把竹椅让出半边;李家阿公的烟袋明明灭灭,烟锅里炒豆似的哔剥声和着远处的蛙鸣……

  突然一道光柱劈开夜色,晒谷场瞬间安静。胶片转动的沙沙声里,银幕上跳出“新闻简报”四个大字。穿军装的女拖拉机手、起伏的麦浪、冒着烟的高炉,这些黑白影像在夏夜的露水里洇开,又被此起彼伏的惊叹声重新勾勒清晰。当“八一”红星在胶片划痕中闪烁时,后排忽然爆发出欢呼声——正片开始了。

  记得最难忘那次放《英雄儿女》。放到王成高呼“向我开炮”时,天上突然滚过闷雷。雨点砸在幕布上噼啪作响,老周慌忙盖机器,人群却像被钉在雨中。银幕在风雨中飘摇,英雄的身影时而拉长时而扭曲,混合着雨水的泪水在每个人脸上流淌。直到胶片卡住发出刺啦声,大家才惊觉浑身湿透,却仍意犹未尽地讨论着剧情。

  散场时银河已斜到芦苇荡那头。大人们举着手电筒,光晕里晃动着归家的剪影。我们赤脚踩着露水未干的田埂,把玉米秆当爆破筒,学电影里匍匐前进。稻田深处传来守夜人驱赶田鼠的梆子声,和着此起彼伏的“为了新中国前进”的童声,惊飞了几只夜鹭。

  记得最后一次在村里放映战斗故事片《战上海》,那是196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父母和哥哥吃完晚饭,早早拿着板凳去村办事处操场等候露天电影的放映。我呢,看见邻居阿哥在甘蔗地里浇水,于是我也放弃看电影,一次次手提木桶水,来来回回地在自家三分甘蔗地上浇水,等他们看完电影回家,我刚刚把甘蔗地的水浇完。这是我参军前为家里人的最后一次付出,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如今晒谷场早已铺成水泥地,老槐树的位置立着太阳能路灯。去年清明回乡,看见老周躺在竹椅上打盹,那台长江牌放映机静静蹲在墙角,胶片盒里钻出几株野麦苗。暮色中,恍惚又见银幕升起,旧时光在斑驳的墙面上晃动。原来那些夏夜从未远去,它们化作星辰落进长江,随着潮汐在记忆的滩涂上年复一年地涨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理论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种菜的教授或做教授的农夫
难忘乡村的露天电影
《紫气东来》(国画)
小店·守店人
崇明报绿岛08难忘乡村的露天电影 2025-06-21 2 2025年06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