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5月以来,东平养老院被列入了全市80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30多名老人因机构改造搬迁到建设镇的区福利院。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这群被“隔离”的老人们度过了一段特别的“搬家”时期。
由于养老院统一采取封闭式管理,老人与子女之间有了一道阻隔的“墙”,许多老人最初因思念家人而情绪不佳。为此,东平养老院的护工们主动架起与老人子女的沟通桥梁。他们一方面每天增加巡房次数,主动与老人们拉家常,了解他们需求,关注他们所思所想;一方面通过手机视频功能,定期让老人与子女“见面”。
院方专门为护工配备了工作手机,让老人及时与家人沟通。94岁高龄的老人陆文艳有一段时间特别想见儿子,情绪波动较大。由于老人视力不佳,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院长沈志刚陪伴在老人身旁,借助电话帮助老人缓解思念之情。电子设备搭配充满人情味的具体做法,工作人员想法设法让老人们多一些笑声。
特殊时期的相伴让老人与工作人员的关系愈加紧密。“林祥哥哥,今天怎么样,和家里人‘见’过面了吗?”看到副院长黄娟过来,70多岁的周林祥俏皮地叫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黄娟“姐姐”,类似亲人之间的称呼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在黄娟看来,老人们其实和孩子一样,与他们拉近关系需要自己主动一些。“疫情期间,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黄娟说。
每隔一段时间,养老院都要为老人们“补货”。家属将老人的需求告知黄娟,由院方统一采购。从老人必备的药物到爱吃的水果,每次都要装上满满的一车。
“老人需要动起来,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疫情期间,老人们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活动。养老院设计了乒乓、高尔夫、卡拉ok、捡弹珠、拼图等十几种不同的游戏给大家解闷。
简单的游戏环节老人们都格外认真。“养老院定期会举办一场正式比赛,还会有隆重的颁奖环节。”黄娟笑着说。就是这样“学年制”的游戏环节让老人们在平日生活里多了一份趣味,做到老有所乐。
心情舒畅,每天保持适量活动,30多位老人在疫情期间没有一个有发热症状。每天,通过电视机、手机投屏设备,老人们围坐一堂,了解最新的疫情动态。钟南山、张宏文的防疫小贴士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
今年6月,新养老院即将完成改建。“再憋一憋,等疫情结束,我们就住‘新’房子了!”这是老人们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