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肝炎流行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约有3.4亿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和1.42亿丙肝病毒(HCV)感染者,每年约有80至14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感染相关疾病,乙肝、丙肝、肝癌和肝硬化造成的全球疾病负担约占所有死亡病例的2.7%。
我国是肝炎的中度流行区。近年来,我国法定传染病系统每年报告超过130万例病毒性肝炎病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1/3,每年约30万人死于肝炎感染相关疾病。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型别多,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和发病率高的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爆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最佳策略。目前我国上市使用的肝炎疫苗包括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和戊肝疫苗。甲肝和乙肝疫苗已纳入国家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可免费接种。戊肝疫苗属于二类疫苗,需付费接种。2010年上海市成为国内首个对常住人口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全覆盖管理的城市。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前需要做乙肝五项检查,若检测出五项全部阴性或乙肝抗体弱阳性,则应该全程注射乙肝疫苗。
2.防止“病从口入”,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3.切断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坚持安全性行为等预防乙肝、丙肝和丁肝。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以免造成病情延误和经济损失。
2.甲肝和戊肝绝大多数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
3.乙肝容易转为慢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丙肝也容易转为慢性,经过规范全疗程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4.患者应树立信心、保持耐心,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病毒性肝炎的检测
1.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
2.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如有不洁饮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触史,并伴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3.易感染人群(如有输血、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器、多性伴、器官移植、使用消毒情况不明的器具文身、文眉、修脚等行为的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偶或所生子女)和肝脏生化检查不明原因异常者应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健康教育
1.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3.我国已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乙肝体检项目(除外特警职位、民航招收飞行学生体检、血站从事采血、血液成分制备、供血等业务工作的员工)。
□ 崇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