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对激励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竖新镇坚持深耕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发展充分赋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行为规范,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创新红色文化载体,发展红色文旅产业,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主要做法
(一)深挖红色资源,培育文明新风
全面排摸红色家底、保护红色资源、推动红色开发,提高红色资源的显示度。将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中,并作为行为规范的指导和精神源泉的养分,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一是打通红色史料脉络。针对辖区内红色历史丰富、革命传统优良,但红色史料杂乱、红色物品缺失等情况,联合市区两级文化部门、社会各界和属地群众等各方力量,经过多年编制,形成《竖新文史集》,为谋划推动红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最完整、最系统的史料参考。二是统筹红色资源研发。围绕梳理出的红色史迹、革命遗址、先辈遗存,邀请市级专家团队对全镇6处红色革命风貌历史遗存进行系统梳理和保护开发研究,进行保护修缮工作,着力构建具有崇明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风貌保护体系,打造“红色地图”,促进红色旅游加快发展。三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全面盘活红色资源,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开发原创性产品,强化亮点打造。结合本镇非遗土布传承技艺,兼顾实用性和纪念意义,设计具备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双重价值的文创产品。
(二)深悟红色精神,树立正确观念
深入探究红色资源的内涵价值,提升红色资源的影响力,用红色资源的内涵价值冲击群众的潜意识,力促树立正确价值观。一是做强传统宣讲载体。开办“文明微课堂”,依托红色馆址资源,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立“镇、村、队”三级网格宣讲课堂,组建宣讲团,创新“情景式党课”“体验式教学”“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访谈式教学”等多种组合模式,推动红色文化宣讲进机关事业、进村居企业、进文明实践网格等92个基层点位,年均宣讲100余场,不断推动红色种子在每个竖新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二是做实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全覆盖、集中式、制度化,充分发挥本镇红色资源优势,每年举办两次“国旗下成长”青少年升旗仪式、四月“铭记历史·警示未来”清明祭扫、七月广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暑期青少年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国庆红色场馆讲解赛、红色历史文化墙设计赛、红色文化送教等50余个系列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享受红色洗礼。三是做新红色研学活动。积极发挥“红色+研学”作用,弘扬红色场馆,宣传红色故事,助力红色基因“活”起来。近年来,共组织各类人员前往岛内岛外开展红色研学30余次,通过沉浸式体验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
(三)创新传承载体,丰富文化内涵
一是创新红色展现形式。借用现代科技手段诠释红色故事,整合辖区内红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发运用VR、AR等技术,开辟线上深度探访“红色旅游”专线,推动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打造红色主题活动。定期举办红色经典读书会,通过作家读书分享、读者交流等方式重温红色经典,感受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文明实践,提升全民文明素养。三是拓宽红色文化渠道。积极创作展演红色主题文艺作品,每年结合重大任务、重点节点、重要事件,先后创作《血染堡镇码头》《竖河镇大烧杀》《信仰》《施家河沿·战斗至黎明之前》《薪火相传·奋飞不辍》等经典作品,采用穿插党史宣传、政策问答等环节和线下演出、线上直播等形式进行展演,持续让全镇人民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红色力量、传递革命薪火。
取得成效
一是深化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
竖新镇目前共有红色革命旧址(遗址、纪念设施、博物馆)9处。充分发挥红色点位教育内涵核心作用,通过红色党课、舞台剧、情景剧、书籍、歌曲等原创作品,结合场地提供强代入感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将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的内在思想中,进一步提升全民精神文明素养。
二是提升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
结合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组织党员群众走进红色场馆,从中国共产党胼手胝足、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历程中,感悟精神品格、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发起自觉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信心和决心,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感染力。
三是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
用红色资源赋能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文创、红色服务。依托海上花岛、仙桥村、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等旅游景区,组建红色主题旅游线路6条,加快花卉、文旅、康养、赛事、研学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现代产业链条,吸引更多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经验启示
多年来,竖新镇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思路,为红色小镇建设不断提升内涵和活力,进一步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提升全民文明素养,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此外,持续增强红色文化舆论引导能力,加快构建红色文化现代化传播体系,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红色文化建设和内涵打造,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村居、企业、学校等多方联动学习与宣传红色文化的局面,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红色文化的可视化、沉浸化、体验化学习,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使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同时,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在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的综合品质与市场价值。
□ 版面内容由区文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