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6月21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活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欣欣向荣的海装产业(资料图片)

  □ 中共崇明区委党校  叶斌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进一步系统阐明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的能力。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论的最基本范畴,生产力既是人类历史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最革命的要素,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效率和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新型生产力。这种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束缚,更要求我们在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发展路径等方面实现根本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这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产业升级等多个方面下大力气、做实功夫。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跃升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生产力要素来看,“新质”体现为:一是新型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更新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水平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二是新质劳动资料,特别是新型生产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以及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三是新质劳动对象,体现为传统劳动对象的数智化,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劳动对象,随着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并可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效能。生产力三要素发生质的变化,必然引致生产力的新质跃升,推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高效化利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现代化,否则现代化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生产力,否则不可能真正做到产出效益高、经济运行状态好。

  二、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当前,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迎来发展关键期。崇明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生态资产向发展资本的转化,以及生态要素向发展要素的转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崇明调研时指出,崇明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一步深化认识,找准定位,把优势做优、把特色做特,夯实绿色底色、筑牢生态底盘,坚持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更高起点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崇明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通过引入高新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培育新质劳动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融合,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目标,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区委书记缪京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加快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必然要求。”崇明必须在发展大局中找方位、在时代潮流中找定位,加快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崇明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要牢牢把握崇明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使命和责任,着力彰显崇明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乡村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而要推动乡村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就必须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乡村逐步摆脱单纯依赖外部资源驱动的局限,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内生动力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一要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在现代新农业方面,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延伸产业链条等举措,推进长三角农业硅谷建设,为崇明现代都市农业注入强劲动力。在活力新康养方面,要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以推动“科技”与“养老”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强化关键技术研发为主攻方向,以加快新兴技术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为路径,促进养老科技产品开发和迭代升级,深化场景挖掘和示范应用,优化创新和产业生态,积极发展覆盖高端医疗、健康养老、中医养生、医疗美容等领域的活力新康养。在生态新文旅方面,要推进全要素科技赋能,利用新技术推动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升级,采用现代化、数字化技术创新文旅产品的展现方式,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依托低空飞行技术的成熟,促使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提高崇明新文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聚焦和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海洋装备、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海洋新智造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端科研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海洋装备产业集群,推进高水平人才和高端智力资源向长兴海装产业集群汇聚,积极发展船舶海工高端装备重点产业,统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金融、新兴低碳产业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千亿级海洋装备产业集聚区。在绿色新科技方面,重点推动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扩充数字赋能应用场景,在积极落实“双碳”战略、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上提供崇明案例。

  三要创新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培、使用、合理流动工作机制。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要加快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以“人才密度”提升“创新浓度”。对标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要求,着力集聚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努力建设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乡村振兴、卫生健康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农业、海洋装备等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推进校企联动,资源集聚,深化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引聚科创创新资源,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产学研协同创新。要搭建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做优做强“瀛洲英才计划”、“科技小院”等平台,让更多优秀科技人才扎根崇明的“沃土”,让“第一资源”成为“第一动力”。

  未来几年将是崇明面临全新考验和挑战的关键时期。我们坚信,在中央、市委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崇明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探索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和抓手,实现乡村振兴全面跃级,崇明将在生态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赢得更多新的胜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理论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激活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崇明报理论06激活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025-06-21 2 2025年06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