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学生文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自我”成为“真我”

  □ 郭怡婷  上实东滩高中高三(4)班

  “自我”一词在年轻人中有很高的地位,然而私以为,其不应成为我们生活全部意义的终级来源与动机。

  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思想尚不够成熟的年轻人,很容易就将“自我”视作至高之物,甚至认为做出的一切选择,都应以自我为基础,认为这才是生活的一切价值所在。这其中的谬误不言而喻。

  首先就是所谓真正独立的“自我”并不存在。人并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因此人的思想无法完全摒除外界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基于自我的选择就不适合作为自己生活意义的终极来源。

  其次,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类天生地是政治性动物。很多年轻人错误地将忠于自我理解为只顾自己的快乐,从而陷入享乐主义,放弃一切社会责任。然而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生活中不只有自己,生活意义也要将社会囊括其中。因而我们生活中的选择,考虑因素不应来源于个人,更是要基于社会本身的需要,才能让人生有价值。作为终极来源来说,只基于自我显然是不充分且不够理智的。

  以上并不说明基于自我的选择意义不大。做出基于自我的选择是有前提的。首先就是对自我有充分且清醒的认识。人们在社会中认识自我的独特性,并通过社会评价体系,能够体会到这种独特性为社会创造有益价值的可能性。明晰了这一点,自然可以在外界与自我产生冲突时,坚定地基于自我做出选择。

  因之,可以说,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自我与其独特性,理性地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优势,从而做出合理的基于自我独特性的选择,在选择中寻找、构建自己于个体、群体生活中的意义,并在这种意义中然后重塑自我,使自我的价值更大。不断地重新认识自我,并于其中找到真正的属于自我的生活的意义。

  生活意义的终极来源,应是基于“我”,被社会生活改变的那一部分“我”,共同合作的选择,这个我,才是“真我”。

  如此,我们要警惕那一句句“成为自己”的标语,理性清醒地迎接、寻求“真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农业
   第07版:学生文萃
   第08版:绿岛
自由地想象
书法
江上青山
图画
做扎根泥土的芦苇
警惕“自我”成为“真我”
崇明报学生文萃07警惕“自我”成为“真我”
2025-04-12 2 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