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学靖携手班子成员打造“区级聚能增效工作室”——
领航区域医疗驶向新高地
  ▲ 于学靖获评瀛洲英才(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 记者 范立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以下简称“十院崇明分院”),作为崇明区域医疗中心之一,肩负着守护东部地区30余万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2018年,于学靖从总院调任至此任院长,面对彼时医院发展的诸多难题,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她不畏艰难、勇担使命,踏上改革征程。

  于学靖深知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于是,携手6位班子成员共同打造“区级聚能增效工作室”。工作室围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定位,汇聚集体智慧,聚焦医疗难点、百姓就医痛点,积极探寻破解之道,谋求发展良策。在于学靖引领、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区域整体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2023年,该工作室入选崇明区首轮“瀛洲英才”计划名家工作室项目。

  就医更便捷高效

  “幸亏医院及时救治,我现在能自己走路,没有留下后遗症,真是万幸。”家住堡镇的陈先生满怀感激地说。2021年5月,陈先生突发偏瘫失语,生命垂危,家属紧急将其送到十院崇明分院。当时,医院“卒中中心”刚刚成立,急诊医生接诊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最短时间完成头颅CT、脑梗相关血液指标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塞后,卒中团队迅速实施了溶栓治疗,效果显著。陈先生随后恢复言语功能和肢体活动,转危为安。

  这一成功救治案例,是于学靖带领工作室推行多学科协作、以疾病为中心一站式中心化服务模式的缩影。近年来,医院陆续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消化道肿瘤诊疗中心等十多个中心,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其中,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是工作室率先打造的三大急性病救治中心。“我刚到任时,发现医院救治流程不畅,有时不能第一时间满足百姓就医的需求,有些病人只能转诊去市区医院。那时,一个月出岛的救护车就有180多辆次。”于学靖对此揪心不已,下定决心打造这三大中心。

  “我们成员分工协作,整合多科室资源,实现心内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紧密协同、高效联动,大大提高治疗效率。同时,构建绿色通道,让患者一路“绿灯”直达救治科室。此外,引进新设备,并依托十院总院专家的指导与支持,持续提升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

  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落地生根,成效显著。在卒中中心,脑卒中患者从就诊到溶栓的时间缩短至45分钟左右,达到市级医院水平,大大降低致残、致死率。在胸痛中心,急性心梗患者到达医院至冠脉介入手术时导丝通过的时间(D2W),从最初的七八十分钟降至目前的六十分钟,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更加有保障。创伤中心也能及时、高效地应对各种急性外伤,解患者燃眉之急。“近年来,急救车的出岛率比之前下降了50%左右,这变化实实在在,急性病患可以就近得到更好的治疗了。”于学靖欣慰地说。

  此外,工作室还全力推动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引入,迄今已引进肝癌切除术、经胆囊管行胆管取石等200多项先进技术,医院外科微创化、内科医技化、医技介入化逐步实现,医疗水平显著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人才强基赋能

  在手术室,泌尿外科蒋宇峰医生正专注地进行一场尿路结石微创手术。他熟练地经患者尿道插入内窥镜,精准操控激光击碎结石,再顺利取出碎石,整个流程一气呵成。手术结束后,蒋宇峰对记者说:“现在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可当初刚接触这类手术时,我真是一窍不通。多亏了十院专家耐心又细致的指导,一点点带着我熟悉流程、掌握技巧,这才让我慢慢能够独立操刀。到现在,专家们还时常关注我的手术情况,给我提出专业点评,帮我持续精进技艺。”

  蒋宇峰的蜕变是工作室大力培养人才的结果。人才是医疗发展“源动力”。为此,工作室精心布局人才培养蓝图。于学靖介绍,工作室一方面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如成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将给予学费报销;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平台,选派骨干到国外或十院总院进修学习。同时,借助十院总院雄厚的专家力量,通过专家实践、技术培训、带教指导等形式,助力医护人员突破技术瓶颈、掌握前沿技能。在科研方面,工作室鼓励医护人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并邀请专家进行专项辅导,帮助他们提升科研能力。

  骨科医生肖闻宇也在工作室的助力下,科研之路越走越宽。肖闻宇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但说起参与科研项目,他曾近乎“空白”。近两年,得益于医院的人才培养机制,他逐渐投入到科研探索中。2024年,在十院总院陶坤教授团队的协助下,他作为负责人申报上海市科委(省部级)“创新药械产品应用示范”项目课题《一种创新半月板缝合系统的临床应用与优化提升》,并获得立项。

  经肖闻宇优化改进的半月板缝合器,使得半月板损伤患者缝合过程更便捷、安全,疗效更佳。这一创新成果已在院内广泛应用,造福众多患者。

  通过人才培养举措,医院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为区域医疗服务质量与科研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辐射基层医疗

  为了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整体水平,医院还不断加强协同联动,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全方位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和崇东医联体建设,为更多民众带来福祉。

  自2023年始,在区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与崇东地区7家社区联动,创新性推出“1+1+5”网格化分级诊疗模式。该模式以十院崇明分院7支医疗队伍为核心,每队含1名联络员负责协调、1名临床科主任担任医疗队长负责管理、5名临床专家为队员组成,他们以一对一精准对接的方式,组团帮扶社区医院,取得显著成效。

  前段时间,陆老伯因肠胃不适,来到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裕安分中心的消化内科“全+专”门诊看病。在十院崇明分院消化内科专家的耐心问诊、细致检查下,陆老伯得到了专业的治疗建议。他表示,以往想看十院崇明分院专家门诊,得乘车半小时到十院预约,再回来,折腾两次,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区级医院专家的诊疗,为他带来了便利。

  得益于这一新型诊疗模式,2023年10月起,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裕安分中心开设“全+专”门诊,每月,十院崇明分院的心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的5名临床专家会定期轮流下沉至社区,与全科医师协同接诊,共管住院病人,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患者的受益远不止于此。考虑到患者无法在社区医院完成胃肠镜、核磁共振等检查,而前往十院崇明分院预约检查又费时费力的问题,工作室打造了医技预约检查直联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社区医院可以直接开具CT等检查单,并为患者预约检查时间,患者随后可直接前往十院崇明分院检查。这一举措大大减少患者的往返次数,节约了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该诊疗模式不仅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也为社区的全科医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专家们在接诊的同时,还会对全科医生进行现场指导,而全科医生也有机会到十院崇明分院进行轮训,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诊疗水平,使得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就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控制。“我曾在十院崇明分院心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轮训,通过学习和实践,如今我对于一些病症,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并给予准确诊断和治疗。”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裕安分中心全科主治医师蔡欢怡说。

  往昔,工作室通过多种措施,为崇明地区医疗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于学靖表示,未来工作室将继续秉持初心,深化改革创新,为崇明地区民众的健康福祉不懈奋斗,让优质医疗服务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农业
   第07版:学生文萃
   第08版:绿岛
领航区域医疗驶向新高地
老党员黄黎明点滴行动勾勒大爱
毗邻一家亲 共谱巾帼情
上海长江半马丈量工作结束
近期阴雨连绵 气温波动不大
崇明报综合03领航区域医疗驶向新高地 2025-03-12 2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