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丁时代

  □ 北风

  说起补丁,我们崇明人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那是以前的日子,一件衣服破了,总要一个补丁、一个补丁地打,直到实在不能再补为止。打补丁以外,还有一种修补办法叫“绽”,就是随着孩子的长高,去加长旧衣服的袖子和前后摆。衣服之外,那个时代,凡是由布做成的帽子、鞋袜、毛巾、被单、蚊帐等等,是没有哪一样不打补丁的。

  我们还修补木器、竹器、瓷器、陶器、铜器、铁器等等。一只碎了的碗,也可以打上碗钉,再镶嵌上防漏的碗砂,然后使用如常。要是水缸和藏东西的坛子、罐子分裂开了,也会有专事“修缸修甏”的人修得“密丝密缝”,滴水不漏。如铁制的做饭、做菜的镬(“镬”,音同崇明方言中的“学”)子,用以烧火的火搛(“搛”,音同崇明方言中的“尖”),以及农具里的锄头、泥锹等等,同样可以或修补或“绽”。听得穿行在乡间的修补镬子师傅的叫喊声,一口有了洞的锅子可以修旧如新。磨损了的铁器,拿到铁店里去“绽”,或加长了,或加宽了,就再也不是废铜烂铁了。

  回想起那个补丁年代,大约我们都会觉得当时生活的艰难、艰苦,觉得当时的贫穷、贫困,觉得当时的无奈、无路。其实,那里还有人们对于资源的爱惜,知道如一块布料、一件陶瓷器、一片铁片之类的来之不易。一晃之间,现在的人们,不要说去打补丁,就是去使用一些旧了的物品,都感到有些不屑,而所共同选择的办法便是丢弃,以致于这类东西成为了现在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修旧利废这样的行业,许多也随之消失了,能工巧匠们也没有徒弟接续了。

  如果有一天,修补成为人们的首先选择,这个世界,恐怕不是在倒退,而是在觉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故事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理论
   第07版:农业
   第08版:绿岛
旧居: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
《立秋》
乘风凉吃夜饭
补丁时代
崇明报绿岛08补丁时代 2022-08-17 2 2022年08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