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盛赛丹 通讯员 石路
本报讯 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在东平镇前进新村居委会,128户独居老人不再为身边无人照顾而犯愁,因为他们有了同一楼道居住的结对“老伙伴”志愿者的关注。平日里,这些独居老人生活有啥困难,那些“老伙伴”志愿者会在第一时间上门相助,前进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姜云姗亲切地把这种居住在同一楼道邻里互助的模式称之为“同楼帮”。
去年,前进新村居民区党总支在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中,针对新村独居老人较多、大多年事已高、生活料理不便等状况,及时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条主线来抓,因地制宜,提出了“同楼帮”志愿服务计划。
党总支在新村原有11名“老伙伴”志愿者的基础上,依据独居老人居住分布情况,再次在小区发动、招募同楼道志愿者60名,进行“一对一楼道”独居老人帮扶工作。此举得到了新村不少低年龄、身体好、思想觉悟高的退休党员、居民骨干的纷纷响应。
“同楼帮”项目在原先“老伙伴”志愿服务“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同时,又适时进行升级,即有急事,我来帮。提供陪同就医、配药、送餐、购物等服务,努力提高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安全与质量,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去年以来,“同楼帮”志愿服务受益老人达80余人次,深受独居老人的欢迎,也使他们内心感受到党组织给予的无比温暖。在外的子女回来得知这一情况后,对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的热心做法深表谢意。一位在上海市区工作的子女回家看望老人后对居委干部表示:“你们分担了原本应该由我们做的事,现在,我们没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在外打拼了。”
志愿者周坤夫家住海鸥新村106号103室,与他相邻的同楼104室73岁的独居老人陆仁珠,20多年前因患脑瘤开刀,致使现在眼睛几乎看不见,被确定为视力残疾1级;她同时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长期吃药。于是,周坤夫每月定期帮她配药以及去银行取钱、买菜,还为她办理残疾证、申请长护险等事宜。今年大年三十,老人家里突然停电,这下可急坏了陆仁珠老人,“这年可咋过?”周坤夫得悉后,及时帮忙找人修理,使家里恢复照明。年初一,老人家里水龙头又坏了,周坤夫第一时间联系修理人员上门,及时解决了这一麻烦,使老人生活能照常进行。
志愿者黄兰芳家住海燕新村80号403室,与她住上下楼的303室76岁的盛秀华老人,自老伴前些年去世后一直独居在家,且有精神残疾。老人腿脚不好,黄兰芳每天会上门帮助其将分类垃圾投放至小区集中投放点上,同时还会帮助其买菜、配药,解决她生活所需。空闲时,黄兰芳经常上门关心老人身体状况,使老人倍感邻里间的温暖。
志愿者王根娣家住北苑小区13号401室,与她在同一楼202室居住的77岁的顾洪范老人,丧偶,平时独居于此,子女均在上海市区。于是,王根娣经常关心顾洪范老人的日常生活及身体状况,当老人身体不适时,她帮忙照顾且联系他家人。有一次,顾洪范家里停电,王根娣得悉其还未吃饭,连忙送来可口的暖心饭菜。
“同楼帮”一系列接地气又务实的举措,着实为独居老人带来福音。姜云姗说:“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办法,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为独居老人排忧解难,让小区更多老人增强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