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企生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有一场著名的演讲。他说:“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
生活的广度是什么?说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格局。而一个人的格局,是由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所决定的。但今天中国人读书的现状令人堪忧。
在我国不少地方,即使在图书馆这样清静的场所,真正用来查阅和读书的人也不多。现在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做生意,炒股票,买基金,带儿孙,家长里短,无所不谈,就是很少有人谈读书。
如今,读书的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过去人们手捧书本变成了手捧手机;过去在书海里寻找知识,现在变成在百度寻找“碎片化”答案,效果也是可想而知。
有人认为,读书是学者的专利,但遗憾的是,不少学者也忙于种种应付,阅读量也大打折扣。
我国国民的读书量总体上不高,跟浮躁的社会风气和物质至上的追逐导向有关。
根据《人民日报》公布数据,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是4.67本。而世界上读书最多的国家以色列,年人均68本,日本人40多本,法国人20多本,韩国人10多本。
这个数字,足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反思。当今国人阅读量不足,主要原因还是社会价值引领的乏陈。
读书无疑是天下第一好事,书卷气无疑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无疑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
一个不读书或对读书不重视的民族,必然被时代忽视,甚至被时代抛弃!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靠学习力来支撑,学习力也是终极的竞争力!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必然是个优秀的民族。
唯有多读书和读好书的人,才能高瞻远瞩,心如明镜;才能纵观世界发展大势;才能看清未来发展方向;才能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才知道自己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才知道活着的意义;才谈得上家国情怀。
读书带来的登高望远,往往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个体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