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在绢上的千年传奇

  近日,“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其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与《列女图》摹本尤为引人瞩目。

  据现有史料记载,顾恺之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图》《斫琴图》都是他的杰作。

  贵在“神韵”二字

  《女史箴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可惜其原作早已失传,如今存世的,有两个摹本。一个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宋人所摹,此次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就是这一宋人白描摹本;另一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掠,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传为唐人所摹。

  《女史箴图》贵在“神韵”二字。魏晋之前的人物画大都不太注重描绘人物的容貌,而顾恺之则用极其细腻精细的线条描绘了女性的神韵,充分显示了其“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点。他用笔非常轻盈优美,后人用“高古游丝描”来形容。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顾恺之特别擅长画女性。他笔下的女性,身材修长,面容姣好,神采动人。相传,这源于顾恺之对母亲的想象。曾有人问顾恺之曾经拜谁为老师,他答,母亲是他心中一直活着的老师。

  顾恺之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因为思念母亲,他常常问父亲,母亲长什么样,父亲就把母亲的样子描述给他听。回到自己的屋里,顾恺之拿起画笔开始画母亲。画好一张,他就拿给父亲看,父亲摇头,他也不气馁,回去再接着画,渐渐有了点模样。就这样画了一张又一张,转眼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当他拿着一张画像给父亲看时,父亲很惊讶:这幅画画得太像了。

  历数顾恺之的千古名作,不得不提《洛神赋图》,这幅作品的原作早已散失,现有多个摹本传世。《洛神赋图》的画面从曹植在洛水边见到洛神开始,到洛神飘然离去为止,“遗情想象,顾望怀愁”,交织着如怨如慕、如梦如幻的欢乐与惆怅、向往与失落、憧憬与怀念。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

  顾恺之提出过不少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观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迁想”是画家观察对象、体验生活,即想象思维的过程。“妙得”就是巧妙地把握对象内在的本质。“迁想妙得”要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和绘画者与表现对象及观画者相互间思想的交融。

  为了“传神”,顾恺之特别注重细节的描写,曾提出:“写自颈以上……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顾恺之曾说,四肢画得好一点或差一点都没关系,传神写照的成功与否,主要通过点睛表现出来。这一观点,与汉代绘画注重整体动势、忽略细节描绘正好相反。

  绘画并不足以概括顾恺之的全部,据记载,他还“工诗赋、爱书法”。中国书法自汉代的蔡邕、三国的钟繇以后,成为与绘画并立的艺术种类,到了两晋时期,更是名家辈出,达到了书法艺术的一大高峰。

  □ 解放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公告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失败乃成功之母
军号嘹亮 吹响时代颂歌
画在绢上的千年传奇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鱼汤骨汤和肉汤 并非越浓越健康
望星空 观绿水 闻花香 听鸟鸣
崇明报生活05画在绢上的千年传奇 2021-05-26 2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