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军号嘹亮 吹响时代颂歌

  开栏的话:老物件时常承载着深沉的回忆,折射出厚重的历史。

  一支小小的军号,吹响艰难时世中的不屈坚守;一面缝补过的国旗,扬起革命胜利时的由衷喜悦;一本本红色的党章,翻开崇明青年的红色激情;一张张斑驳的奖状,点缀各行各业的建设图景。今天的崇明兴旺祥和,激荡着红色的旋律。

  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设《故事·红色老物件系列》,欢迎读者扫码看视频。

  崇明民间收藏家周雄凯先生热衷于收藏抗日战争遗物。1999年,在一次下乡探访中,周雄凯收到一支斑驳破旧的军号。原主人自称曾是崇明县民众抗日自卫总队(即“崇总”)的司号手,在崇明吹过军号、打过鬼子。周雄凯起初对这段事迹抱有疑问:通常只在八路军、新四军等正规部队规模作战时才用得上军号,崇总卫队也曾使用过军号吗?

  2012年,周雄凯在原驻崇明日军所写的回忆录中看到,1940年,喇叭镇的一场伏击战中,崇总游击队包抄了日军,吹响军号发起进攻;军号声越响亮,攻势便越猛烈。日军多有伤亡,难以抵挡,他们对军号声尤其恐惧,乃至于把军械丢进河里,仓皇逃窜。可见,军号的确在崇明的抗日斗争中大显身手;而崇总也确是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卓越的队伍。

  自1938年3月18日,日本侵略者登上崇明岛之日起,岛上的抗日烽火就从未熄灭。在共产党员组织领导下,广大爱国民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崇明县民众抗日自卫总队由此成立,成为崇明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游击队身处敌占区,装备不足、人员有限,更兼地势平坦、缺乏掩护,斗争条件极其恶劣;面对如此不利局面,战士们慷慨报国、殒身不恤,为日寇压迫下的崇明人民打出一片天。

  从1938年组建到1940年奉命北撤苏中,崇总组织了一系列攻坚、伏击战斗,迫使数千驻崇日伪军龟缩据点,拖住了日寇进犯内陆的步伐。最终,日军被迫从浦东、宁波等地调集5000余兵力,对崇明进行扫荡。崇总北撤后,崇明人民和地下党员坚持开展敌后工作,为斗争事业献出了一切。

  70多年过去了,崇总留下的军号仍能吹响嘹亮的音律,仿佛在提醒今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 记者 朱远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公告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失败乃成功之母
军号嘹亮 吹响时代颂歌
画在绢上的千年传奇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鱼汤骨汤和肉汤 并非越浓越健康
望星空 观绿水 闻花香 听鸟鸣
崇明报生活05军号嘹亮 吹响时代颂歌 2021-05-26 2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