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4月0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使用公筷公勺,让健康与文明同在
  文/王宗双

  “小餐桌”引领“大文明”。本市四部门近日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后,16个区积极响应,多部门联合大力推进倡议落实落地、做精做细。在崇明,倡议书张贴在各村居委和主要商业街区,并在“绿色餐厅”“健康餐厅”等创建中推广公筷公勺,广大市民从我做起,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养成健康文明的用餐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广大市民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的好习惯,但对于公筷公勺的“力量”,大家还鲜有深刻认识。我们常说“病从口入”,许多疾病都是通过餐桌上的饮食而传染的,如幽门螺旋杆菌、感冒病毒、肝炎病毒等。然而,中国是人情社会,也是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餐桌上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因为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长期存在,公众受传统思维理念掣肘,不少人认为使用公筷公勺是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相互嫌弃的一种表现,特别是与家人吃饭时没必要太讲究。即便是在社会流动加剧、熟人社会渐行渐远的背景下,招待客人、同学聚会等也大多采用合餐制为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公筷公勺在市民餐桌上的缺失,导致了就餐健康风险的扩大,这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的问题。

  其实,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虽然,亲朋好友围坐在餐桌前,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其乐融融,但在“筷来箸往”间,特别是用自己私人的筷子翻菜、夹菜给对方等看似增进情感、传递情谊、缩短距离的表达方式,却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隐患。公开报道资料显示,早在十多年前的“非典”期间,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也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所以,无论是家庭生活、外出用餐、亲友相聚,都应该提倡公筷公勺的用餐礼仪,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安全用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的良好风尚。 

  当然,想要一下子改变沿袭了几千年的用餐习惯,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不仅需要市民自身的有意识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有力、有效引导。此次疫情如同一面镜子,合餐制的弊端显露无疑,这就让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同样情况的发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各级部门发起倡议,采取行动,加快推广公筷公勺,促进全体市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无疑是一场自我革新、利国利民的“新风尚”。

  对于加快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崇明来说,更有责任领风气之先。在参加公筷公勺使用倡议这场“接力赛”中,每个市民都要积极行动,让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手中的文明“接力棒”,并带动更多亲朋好友参与其中。餐饮管理部门要更为严格地执行各项卫生和食品安全条例,对餐饮企业摆放公筷公勺进行更为明确的要求,在全社会推进普及使用公筷公勺的文明习惯。同时,希望疫情过后,我们还能将这些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使之成为拒病毒千里之外的“护身符”,也成为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重要得分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农业
   第07版:校园内外
   第08版:绿岛
直播课堂有新意节水知识共学习
崇明“逆行者”回家啦!
齐动手种植芦苇共参与爱水护河
线上开设微党课集聚抗疫正能量
随车“安全员”守护乘客安全
使用公筷公勺,让健康与文明同在
公益积极助力关爱老人儿童
崇明报要闻02使用公筷公勺,让健康与文明同在 2020-04-01 2 2020年04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