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味曾经的经典(三)
北岛
舒婷
顾城
  朦胧派诗人: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

  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对于当代汉语诗歌来说,朦胧诗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见、挖掘不尽的宝库。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当时活跃于《今天》杂志的诗人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这些诗歌后来被统称为“朦胧诗”。

  赵振开,又名北岛,1949年8月2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香港中文大学讲师。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代表诗作《回答》《一切》。代表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他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北岛作品赏析: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祖籍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较浓意味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作品赏析: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顾城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像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顾城作品赏析:

  我的心,

  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没有杂乱的市场,

  没有众多的居民。

  冷冷清清,

  冷冷清清,

  只有一片落叶,

  只有一簇花丛,

  还偷偷掩藏着——

  儿时的深情。

  我的梦,

  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没有森严的殿堂,

  没有神圣的坟陵,

  安安静静,

  安安静静,

  只有一团薄雾,

  只有一阵微风,

  还悄悄依恋着——

  童年的纯真。

  啊,我是一座小城,

  一座最小的城,

  只能住一个人,

  我的梦中人,

  我的心上人,

  我的爱人哪——

  为什么不来临?

  为什么不来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鸿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回归乡村
   第06版:悦读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回味曾经的经典(三)
崇明有了自己的职业足球队
建景观廊道让美景看不停
党员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遗失启事
崇明报悦读06回味曾经的经典(三) 2015-07-22 2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