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戴希和情系“绿华”

  □徐兵

  讲到绿华镇的发展历史,不能不提及、甚至不能忘记当代一位名叫戴希和(1923—1988)的文化名人。他是江苏泰兴县黄桥镇人,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到崇明工作,历任崇明中学党支部书记、崇明师范学校校长、崇明县红专学院校长、新民中学党支部书记、民本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崇明中学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县编史修志办公室主任、崇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他生前喜爱吟咏,曾编写历史剧《唐一岑》,创作剧本《貊貔庙的来历》,主持修纂《崇明县志》(1989年版),遗著另有《戴希和诗稿》。 

  翻开由崇明县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在1989年6月编印的《戴希和诗稿》一书,可以见到戴希和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创作的《和咸老——新建副业场即景》(咸老指咸文和县长)、《明潭垂钓图》、《崇明围垦行》等优美诗篇。 

  1971年11月,中共崇明县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围垦崇明岛最西端的老鼠沙工程的实施规划,正式定名该地为“新建副业场”,并成立崇明县革命委员会新建副业场围垦办公室。同年12月,围垦办公室组织全县17个人民公社2万8千余民工正式动工围垦,至翌年,共获得近5万亩地。戴希和同志于1980年9月6日即兴赋诗《和咸老——新建副业场即景》: 

  园林稻菽千顷碧,高闸峰立御大江。白翎万点天鹅湖,青草甘水养鱼塘。昔日大轮北航处,谁料今成鱼米乡。人心思治民思富,五业兴旺众所望。今天绿华镇境域内的明珠湖,面积达2000余亩,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400米,水深4—8米,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名叫做“明潭”。明潭者,顾名思义,其水域相当宽阔,其水质十分清澈。当年《解放日报》曾有《崇明“西子湖”》的通讯报道,将这里的自然美景比喻为崇明岛上的“西湖”。“明潭垂钓”还作为“崇明新胜”之一列入1989年版《崇明县志》以及《崇明岛指南》等。1982年春,戴希和同志游览时曾赋诗《明潭垂钓图》: 

  照人明潭玉晶碧,绿树荫下长线竭。静观金鲤吞香饵,不思独钓寒江雪。新编《绿华镇志》记载,1980年11月,“崇明县新建副业场”易名“崇明县绿华农工商联合公司”,在建制变化时,由时任崇明中学校长戴希和提议命名为“绿华”,并报请县委、县革委批准。至1984年2月、1995年2月,崇明县乡镇建制变化时又分别改名为“绿华乡”、“绿华镇”。“绿华镇”另作为集镇,早在1981年1月由绿华农工商联合公司党委曾付伦命名新建副业场场部所在地。“绿华”之名,由戴希和同志取自古代至近代曾属崇明县管辖的东绿华山、西绿华山的山名,二山虽早在上世纪40年代改属浙江省嵊泗县,但戴希和同志将其美名再度移植到崇明,使之在崇明当代得以延续。而“老鼠沙”、“阴沙“、“拦门沙”(又名“托卵子沙”)等位于崇明岛最西端的那些自然地名,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俗名,从此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戴希和同志虽是客籍,虽是已故多年的一位离休老干部,但他对崇明岛、对崇明人民饱含的血浓于水的深情,以及他笔下对绿华富有书画意境的诗篇,着实令人难以忘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百姓故事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农业
   第08版:绿岛
书法,生态岛的文化慰藉
秋行八题
水墨金笺
思念
戴希和情系“绿华”
书法
崇明报绿岛08戴希和情系“绿华” 2011-11-30 2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