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念

  □宋张

  “坏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旧书旧报纸塑料瓶卖伐?”熟悉的流动的声音又在小区里唱了起来。 

  休息天的空气是凝缓的,如若不是此起彼伏的声音把宁静气氛打破,阳光的色斑像小蜜蜂的金色翅膀扑在墙上,简直感觉不到时光如沙漏一样的流淌。 

  这一声声没有标点只有起伏的呼唤从早晨7、8点开始,到下午4点左右落幕,上午尤为密集些,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气势。一个缓腔缓调不太成熟的女声刚刚降落、远去,又一个带着岁月厚实的声音由远及近地来了,它性急地在小区纵横交错地兜了一圈以后,决然而去,没有留恋,仿佛远方更有无限希冀和期望。 

  声音多是女子的。大概是女子的声音悠扬富有音韵的缘故。今天这个有点特别,它稚嫩、甜美,飘扬在楼层之上,像秋风中一条艳丽的丝巾,像轻快的鸟儿飞过,又仿佛是三月的杨柳,青青的、湿润的、留恋的。是的,是有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感觉。 

  喜欢这样的声音。它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刻意迎逢的谄媚,清浅而舒缓,像一条带着乡音的河。那样的声音是一个生长在湖泊边的女子,夏天了,划一条两头翘起的小船,在满是莲花的水上漂移,口中哼唱的是绿水般悠扬的《采莲曲》。这样的美或许不在于一人一事一物,它在于韵,在于触动了空气中的一粒微尘,跟自己的心跳一个频率,于是喜欢了,就像看见桃花的灼灼之状。 

  不愿意辜负它。想要把家里的零零碎碎都掏出来,只为看一看她是怎样的?拥有声音一样的美吗? 

  于是从阳台上探出头去,“喂——”声音带着三轮车正好从下面驶过。有着宽宽帽沿的遮阳帽左右张望着;“这里。”遮阳帽抬起了帽沿;扬一扬手,她看见了,按了喇叭,小三轮车上五颜六色的塑料瓶兴奋地晃动着,拐个弯,驶过来。 

  我把旧报纸、杂志、空瓶子堆放在门口,打开门,等待她的身影出现。 

  楼梯上响起了脚步声。遮阳帽先浮出了楼梯口。“今天休息吧。”她跟我招呼。这声音不是她的。我断定。她的表情是生动的,说话时带着自愿自足的微笑,不像是被生活太过折磨。她瓜子脸,眉眼清秀,在阳光底下走得久了,脸有点黑,因为汗水的滋润而闪动着光泽。 

  她蹲下来,手脚麻利地整理着报刊,把它们码整齐,用一根绳子四四方方地捆扎,又把寸钩挽在绳结处,立起来,秤杆子还来不及晃悠,就已经被她紧紧地用秤砣牵住。 

  “不多呀,7斤。”“噢。” 

  “还有吗?”“没有了。” 

  “你喇叭里的声音很好听。”我想打听这声音的出处。 

  “哦,那是我的小女儿。她喜欢唱歌,声音好,我就叫她录了。” 

  她一边把塑料瓶放进旧麻袋里,一边跟我交流,看见我拿出一把扫帚来,就主动揽过去,帮我把门口扫干净。“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初中毕业后,不愿意读了。算了,不读就不读了。现在跟在我和她爸爸身边,帮我们干点活。”“小女儿勤奋,说以后要考大学。老家那边的功课跟这里不一样,只能在老家读。我要想她,让她录了音,每天一边收废品,一边让她的声音在我的耳边热闹着。”“除了老家的人,还没有谁说过我女儿的声音好听呢。”她朝我似乎是感激地笑了一下。 

  或许为了生活,已经习惯了这种分离的痛,她平静地说着,就像眼前的旧报纸,有着质地,没有浮华。 

  她把旧麻袋背在身上,走下楼去。不多一会儿,杨柳依依的声音又在空气中飘了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百姓故事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农业
   第08版:绿岛
书法,生态岛的文化慰藉
秋行八题
水墨金笺
思念
戴希和情系“绿华”
书法
崇明报绿岛08思念 2011-11-30 2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