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言
据报载,多年前,韩国曾开展过一场以培养农民“勤勉、创新、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村运动”,以具有感召力和国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化宣传方式,成功地造就了新一代农民。这一方式于我们今日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素质不无启发。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没有文化的生态之路,决不可能成为强县富民之路。
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文化建设正为东方朝阳,蓬勃展开,并成为农村崭新的精神导向。我县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整体推进。因此,崇明文化建设须要更多地关注农村文化建设,之中,重要一点是创新文化理念,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农村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就崇明而言,目前全县18个乡镇已建成16个设施完善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另有两个已在建,活跃在全县各地的文艺团队也有250多个,应该说,硬件设施已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它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持久动力?创新文化理念首先应体现在改变以往单单强调组织开展农民娱乐活动上。当然,组织娱乐活动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但仅此还远远不够,须要以提升农民素质为抓手,把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心由单一的娱乐功能或政治教育功能向培养农民全面适应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整体要求方向转移,将提升农民的知识、能力、体质、社会文化素养等融入各项文化活动之中。(下转6版)
(上接1版)
创新文化理念、提升农民素质还要切合本地实际和形势特点,不断创新载体,使文化建设“活”起来,“丰”起来。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是多样的、长期的,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既需要上面“文化下乡”,更需要培育本地文化元素。农民文化村校、农民网站、图书室、健身房、文体活动室在向农民开放中要创新管理,以多种形式鼓励鞭策农民多看书、看好书;还可根据本地实际和季节特点,传播农业新技术,如绿华农民文化学校开设“百姓讲坛”,请专家授课、农民示范户“现身说法”即是一个好形式。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亦可利用民俗节日、宣传周等机会办各类文娱培训班,请专业人员上课,围绕移风易俗、邻里和谐、孝敬老人、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等内容,创作更多的农民喜闻乐见的好节目。
以文化发展提升农民素质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须要文化、教育、科技、农业、广电、体育、卫生等各部门形成合力,须要党政部门的科学规划和实实在在的举措,只有大发展才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