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竞华
本报讯据统计,崇明目前约有2万名富余劳动力迫切希望实现就业,在他们的身上有一些共同点:文化程度有限,缺乏就业技能,择业观念陈旧狭隘。
“能不能安排一个本村就业岗位,像保洁员、保安之类的工作。”
“当保姆是不错,就是要去上海市区,远了点,我再考虑下吧。”
……
这样的声音时常在各村(居)就业援助员和县就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耳边回荡。“要做好就业工作,就必须先转变百姓的就业观念”。2008年底,县委《三年行动纲要》提出:加强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促进就业政策,三年内实现新增就业不少于27000人,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2万人。三年来,“转变百姓就业观念”成为本县促进就业工作中钻研攻克的一道难题。
从工作中收获快乐
丁美金,今年46岁,是一名跟随丈夫“移居”市区的崇明“的嫂”。为了补贴家用,她没少出去找过工作,然而,因缺乏就业技能,只能在超市等地找到一些并不稳定的岗位。
去年底的一天,丈夫龚跃平下班到家,带回一个招聘信息: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正在招收养老护理员。此前丁美金从未接触过这类工作。“这份工作虽然收入并不算特别高,但相对稳定,还缴纳‘城保’,要不去试一试!”和家人商量之后,丁美金参加了应聘,并最终顺利通过面试。如今,上岗数月的丁美金对于新工作十分满意:“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帮助人的快乐,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
丁美金的快乐,其实最该感谢的还是促成这段好“姻缘”的崇明岛外促进就业工作站。去年9月初,崇明岛外促进就业工作站在本市虹口区正式启用。工作站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便是与市区几大出租车公司联手开展了崇明籍“的嫂”等对象岛外就业的意向调查,为她们找寻就业路。(下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