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勤
乡人谓半大小孩为饭榔头。只因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胃口好饭量大,一顿能吃满满一大碗饭,吃得快,饿得也快,所以有此称谓。
我们十五六岁时,饭量就有些大得惊人。上午最后一节课,大家都已饥肠辘辘。一到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涌向食堂,手里拿着大搪瓷碗,打饭都是四两起步,冲着打饭阿姨就是一句顺口溜似的话:大排豆腐四两饭。饭是一大碗,肉是一大块,还有入味的麻辣豆腐一大勺。吃饭速度风卷残云,所到之处,一干二净,属于标准的光盘行动。当然,这是理想的伙食标准,其实对于饭榔头而言,只要饭足够,菜好不好也不是太在意。有时去得晚了,菜已打光,只淘到一点红烧肉汤汁,门口再舀一碗免费的冬瓜虾米紫菜汤,也能把一大碗饭狼吞虎咽有滋有味地干完。
饭榔头虽然饭吃得很多,但只长个子不长肉,乡间形容半大小子的身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像晾衣裳竹竿。意思瘦高有余,健壮不足,那时胖墩墩的半大小孩比较少见。即使幼年病恹恹的孩子,长到饭榔头年纪,饭量打开了,病也就很少生了。个个精神抖擞,时不时肚子咕咕叫。应该说,饭榔头是好事一桩,吃得下,才能长得高大壮实。人是铁,饭是钢,吃下一碗碗米饭的饭榔头,身体发育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很快就出落成了帅小伙或漂亮小姐姐。乡人见了,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认不出哩。
然而饭榔头行情也有变化,一代人跟一代人还真不一样。儿子到了饭榔头年龄却饭量平平,还爱看菜吃饭。吃饭了,吃饭了,喊了半天,才姗姗来迟,看到不对心思的菜,说是不饿,三扒两扒一顿饭就算打发了。为啥现在的饭榔头吃饭这么淡定了呢?我想应该是现在的人,大都吃得好了,油水足了,扛饿吧。儿子饭吃得少,个子却蹿得很快,不由使我更加好奇,怎么做到马儿不吃草、马儿又跑得快的呢?
儿子上高中后,说做作业怕吵,总是把房门关起来。怕影响他学习,家里人说话走路都蹑手蹑脚的,我也减少了到他房间里去的次数。直到这几次打扫卫生,见儿子的书桌抽屉里,放着不少糕点面包,应该是他妈妈和奶奶偷偷给他买的吧。还发现儿子的书架上,放着一次性碗筷,还有奶茶杯子,我想这应该是刚学会网购的儿子自己点的外卖吧。原来他关起门来一个人在房间里,除了专心学习,还另有目的,可以偷偷地吃零食和加餐呢。晓得了,饭榔头其实还是存在的,只是如今的饭榔头追求的不仅是吃饱,还要吃好。外卖送来的食物,好吃不假,却也未必是真的吃好,这让人有些放心不下。
儿子大了,我也没有戳穿他偷点外卖的事,只是这段时间开始用心地准备家里的饭菜。每天早早地去菜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回来后精心烹饪。从色香味俱全的小炒肉、手撕鸡、葱烤鲫鱼到营养丰富的各类炒时蔬、煲仔汤,从香喷喷的米饭到各种精心搭配的主食,尽量做到每顿饭菜都更可口有营养。看到我每天在厨房忙碌,儿子也会抽空搭把手,渐渐地也爱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拿手的是西红柿炒鸡蛋、油焖大虾和蛋炒饭、炒面。还别说,味道确实也可以,他自己做的饭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嫌弃,每顿都能吃得干干净净。真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熟悉的饭榔头的感觉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