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崇明区委党校 马清凤
202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深刻总结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推动了全国抗战的兴起和发展;坚决维护统一战线,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抗战核心;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方向。历史雄辩地证明,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一、最早抗战:推动全国抗战的兴起和发展
1929年,蒋介石提出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攘外安内”,其中“安内”曾包括反蒋军阀。随着他在中原大战中获胜,军阀威胁已消,于是“安内”重心转向共产党。1931年7月23日,即“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就发布了《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一文,称“抗日必先剿匪,攘外必先安内,安内以攘外,剿匪以抗日”的反动方针。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东三省沦入敌手,三千万父老成了亡国奴。面对大片国土的迅速沦丧,全国各界受到强烈震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兴起,而国民党政府却对人民的抗日要求充耳不闻,执意实行“不抵抗”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辱”,继续集中兵力“围剿”红军。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中国共产党从战争爆发伊始便是毫不妥协的对日主战势力,坚定捍卫民族独立,坚决维护民族利益,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战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起全民族抗战号召。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党中央立即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发表对日战争宣言,号召组织民众抗日义勇军,直接对日作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发表通电,要求实行全民族抗战,武装抗击日本侵略。1937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再次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决实行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反对一切妥协退让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立即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等;中共中央10月12日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信》。这些决议和指示提出组织东北人民群众,建立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支援和联合各抗日组织和军队共同抗日。到1933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游击队发展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同日伪军进行大小几千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支援和鼓舞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共产党最早参与全国其他抗日活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抗日,发出宣言和斗争纲领,通过上海党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前线。1933年5月起,中国共产党与冯玉祥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合作抗日,以张家口为中心,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热潮。1933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与李济深的福建人民政府联合抗日,双方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积极准备北上抗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组织游击队开展东北抗战,并与国民党爱国军队和各抗日武装初步合作,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
在抗日前线,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将领相继殉国,涌现出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据日本的一次战报统计记载:“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中共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的俘虏中,中共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昭和十八年综合战果》,[日]《朝日新闻》,1944年1月15日)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抗战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残暴的敌人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决抵抗、血战到底,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流血牺牲,这种鲜明而坚定的抗日态度和精神,唤醒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激励更多中华儿女奋起抗战。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英勇行动,领导和推动了全国抗战的兴起和发展。
二、坚决维护统一战线:当之无愧的全国抗战核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取得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一开始就具有三大鲜明特点: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性、两个政权两支军队并存、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平津、淞沪、忻口、徐州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逐渐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国共合作面临挑战。11月中旬,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以“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的新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迅速扩大,由制造小规模的军事摩擦,发展成针对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武装进攻。比如,在1939年至1943年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三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更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统一战线一度濒临破裂的边缘。
针对国民党的两面性,中国共产党提出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并将其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一方面,“帮助国民党,使之进步,以发展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发挥党在抗战中的模范作用”。比如,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与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等实现西北联合抗日;积极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最终促成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面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始终不渝地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把握和顺应时代大势,以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为最高利益,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首倡者、推动者和坚定维护者,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是当之无愧的团结抗战核心。
三、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指明抗战胜利方向
毛泽东指出:“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对强国的战争。如何预测战争的趋势,实行什么战略方针才能争取抗战胜利,这是中国抗战领导者必须回答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抗战大局和自身实际出发,采取持久战的抗日战略总方针,坚持动员和组织民众,创建抗日根据地,壮大人民抗日力量,通过长期游击战争从战略上消耗敌人,逐步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我强敌弱的态势。早在1936年7月,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中,就提出了通过持久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方针。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指出:“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和全国人民总动员等一整套战略措施。为了把分散的民众组织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工会、农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妇救会等抗日救亡组织。同时按照工作性质组织了救护队、担架队、宣传队、侦察队、战地服务团等,真正实现了全民动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对此,毛泽东深刻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将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就“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在抗战中,之所以出现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共产党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党坚持政府操控、军队主体的片面抗战路线。
为实现持久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地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我党在敌后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还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据资料记载,在全国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主要战场,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对敌人构成了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退居次要地位,以共产党抗日武装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上升到主导地位,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为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敌后战场不仅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而且在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斗争,抗日战争就不可能取得全面、彻底的胜利。
结语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回忆战争是为了反对战争、制止战争;不忘过去是为了珍视和平、维护和平。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传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勇气,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续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