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蒋晓燕
本报讯 居民在社区内扫码“点单”反映问题,社区居委“派单”至相关工作人员,在社区内即可完成“建议收集—成果转化”的闭环流程。今年3月,长兴家园社区“数字化反馈平台”启动试行,这个平台就像一个社区微型“12345”,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成功受理近40起反馈建议。
最近,居住在长兴家园社区的央企职工魏先生觉得小区出行环境舒心了不少。此前,他出行必经的路段两侧时常停满汽车,经过时十分不便。
“以前路的两边,车都停得比较满,大家骑电瓶车或者开车出去,盲区很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魏先生说。
今年三月,长兴家园社区在每个单元楼张贴反馈二维码,魏先生便将此问题扫码上传,居委受理后开展深入调研,随后在路段中间安装路桩,引导居民将车停至稍远处的车位。
据了解,长兴家园社区约有2300多辆电动车,另有1300多辆汽车,车位规划仅有900个左右,停车矛盾相对突出,在受理的近40起反馈建议中,三分之一涉及停车问题。
居住在159号楼的居民张阿姨,也和几位邻居扫码反映了楼栋前电动车无序停放的问题。
社区居委随后在单元楼前划设禁区黄线,并写上“线内不停车,畅通回家路”的标语,这样一个小举措有效约束了居民们的无序停车行为,家门口的通道畅通了。
除此之外,在社区受理的建议中,还涉及小区环境提升、文明养宠等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会在受理后的24小时内了解情况并回复。对已完成的建议,社区还会对居民进行回访。
长兴家园党总支副书记刘建江介绍,长兴家园社区常住人口超过5000人,其中三分之二为来沪职工,他们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来居委会反映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大家的需求,社区居委想到了年轻人更易接受的数字化方式,一张小小“智汇码”,不仅让社区整体环境提升,更是以数字化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有效激发了社区自治活力。
未来,“数字化反馈平台”还将进一步完善,建立“高频问题预警库”等,以降低同类问题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