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开世界级生态岛的活力密码

  □ 中共崇明区委党校 叶斌

  目前,世界上的生态岛要么是无人岛,要么岛上只有少量人口,而崇明三岛目前有60多万老百姓在生产、生活,有着与自然岛屿不同的大型复杂人居生态系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生态岛应是幽深静谧、休闲缓慢的生活环境。崇明作为世界级生态岛,不仅拥有幽深静谧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活力焕发、资源要素有序健康流动,生态红利滋养人们高品质生活的活力之岛。

  一、聚焦高端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承载“海洋活力”驶向深海

  海洋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当前,国际间以开发和占有海洋资源为核心的海洋维权斗争愈演愈烈,而与之相伴的海洋科技实力的较量也日益凸显。谁抢占了海洋科技的制高点,谁就会在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斗争中赢得先机。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加快发展海洋装备产业是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上海是推进长三角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龙头,肩负着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使命。上海是我国现代船舶工业的诞生地和海洋工程装备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大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推进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2023年11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全面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端化、自主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创新推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产品,布局突破一批孕育未来产业新动能的新型装备。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地。这不仅标志着上海在全球船舶制造领域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我国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心。

  近年来,崇明区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长江大保护任务要求,服务上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主动对接,承担使命,依托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船海央企产业优势,大力推进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强劲的“海洋活力”,向着蓝色经济驶向深海。

  按照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军民融合战略的指引,对标上海市“五个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任务,找准在高标准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长兴产业园区的优势潜力,重点做大做强船舶海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一是强化船舶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依托区域周边集聚的江南造船、沪东中华、中远海运、振华重工等国际知名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企业,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LNG)船、超大型液化气(VLGC)船、浮式液化天然气存储和再气化装置(LNG-FSRU)、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二是提升全海工专业平台产业链。加快引入半潜式和自升式钻井/生产平台、深海浮式生产储卸装置等助力海洋装备零部件制造产业。强化与中船、中集、中远、振华等海工龙头企业的沟通协调,争取各类海工专业平台产业链项目落地长兴产业园区。谋划打造深海装备制造及科技赋能未来产业链,强化深海装备制造、深海装备材料支撑、海洋领域科研支撑、深海装备北斗技术赋能。三是补全民用游艇船舶产业链。结合长三角地区旺盛民用船舶消费市场,重点引进民用游艇、关键零部件制造、游艇用电子元器件等重点制造业企业。结合民用游艇市场发展,引进民用游艇产品策划设计、游艇市场营销、游艇设计等配套服务行业。四是延伸海工装备研发配套产业链。重点发展船舶设计与研发服务,提升产品和关键配套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与海洋装备研发-实验-测试-生产相配套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展海洋大数据汇集管理、融合处理和挖掘分析。2023年,长兴产业园区积极对接洽谈意向入驻园区企业项目共计36个,推动耀皮玻璃、太湖能谷、中船电站等22个项目落地,实现实体企业产值27.05亿元,实体企业税收1.24亿元,工业投资5.97亿元。

  二、大力推进休闲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彰显“体育活力”激情迸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建设“健康上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载体,是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支撑。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使体育产业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力量,在上海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将健身休闲产业作为‘健康上海’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能级。”

  近年来,崇明区紧紧围绕“做大体育产业生态圈,打造富有魅力的户外运动天堂、健康疗养胜地”,以“体育+”为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加快了“世界级生态岛”“运动休闲岛”“中国运动之城”建设步伐,释放了强劲的体育活力,对打造“户外运动天堂”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以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为品牌,推进休闲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崇明从2007年开始举办女子公路自行车赛。2013年,环崇明岛国际女子公路自行车赛由国际自盟2.2级升级为国际自盟2.1级,同期进行女子世界杯赛。2016年,世界杯赛升级为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成为亚洲唯一一场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也是唯一一场多日赛。崇明通过举办环崇明岛女子世巡赛,积极打造以世巡赛为核心、嘉年华为烘托、各类赛事为配套的赛事品牌;并优化整合体育产业资源布局,大力发展自行车户外健身休闲项目,提升了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和效益。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新一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名单,崇明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上海万胜文化体育有限公司)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打响了世界级赛事品牌。二是以崇明休闲体育大会为载体,促进休闲体育项目发展。休闲体育大会以促进体育相关产业发展和宣传体育文化为目的,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崇明“体育+生态”发展战略形成的自主品牌赛事,致力于打造户外运动的天堂,争取成为国家级的体育旅游品牌活动、体育文化品牌活动,积极建设世界级生态岛。自2016年举办首届以来,至2023年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逐步把崇明建设成具有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运动休闲岛,为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提供崇明力量。三是以户外运动为核心,促进群众休闲健康运动。2018年世界铁人三项赛和摇滚马拉松等休闲体育新项目落户崇明。近年来,“环崇明三岛骑行”“亲子铁人三项”“野战CS—夺宝奇兵”“水上桨板赛”“三对三足球”等10项休闲体育项目赛事落定。2023年,崇明累计举办各种路跑和自行车业余比赛40多场次,其中包括对赛道要求颇高的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和“24小时接力马拉松”。2024年第二届环崇明岛自行车骑游大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近2500名自行车骑游爱好者参与,共同体验了一场充满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的骑游盛宴。通过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骑游方式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崇明的独特魅力,体验崇明的宜居宜游,大力推进了休闲体育发展。近年来,崇明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截至2022年崇明区共有27家500强体育企业,营业收入共计29.59亿元,利润总额为1.58亿元。崇明休闲体育彰显出强劲的“体育活力”,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积极培育康养产业稳步健康发展,蕴含“康养活力”蓄势待发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任务,对未来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纲要(2021-2035年)》指出,未来崇明将全力打造活力新康养,做专医疗康复服务,做优养老养生服务,推动康养多元融合发展,使生态岛成为长三角康养服务一体化的重要节点。2023年,《崇明区促进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也提出,到2026年,康养产业规模效益基本显现,重点地区产业链不断稳固,区域康养品牌各具特色,成为推动崇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通过招大引强“康养+项目”,形成“产业+康养”协同发展格局,优化康养产业发展布局,打响崇明康养产业品牌。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崇明紧紧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机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康养产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崇明区在推进康养产业、康养项目和康养服务上不断推出新举措,“活力康养”正展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一是推动康养产业与优势产业共融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康养、高品质旅游+康养、特色体育+康养、中医药+康养、智能制造+康养等大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崇明大力推进藏红花、苦草、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的种植,发展庙镇西红花、三星镇苦草、绿华镇石斛等崇明药用植物种植基地,打造崇明西部中医健康产业基地。如崇明种植藏红花面积约1000亩,年产花丝量在700~800公斤,年产值3000余万元。其中崇明庙镇永乐村藏红花种植面积约700亩,年产值2000余万元。崇明藏红花因西红花苷含量高而闻名海内外。崇明藏红花依托上药集团,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推进藏红花产业发展。经过多年摸索,永乐村藏红花产业不断市场化、规模化,比如大力推动藏红花产业链开发,藏红花面膜、藏红花香米、藏红花老白酒等衍生品销售渐成规模,藏红花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升。二是推动区域康养重点项目发展。大力推进建设东部高端医疗、健康管理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已有包括中信养老、莎蔓莉莎等6个康养和医美项目陆续进驻东滩,产业集效应逐步形成。总投资20多亿的中信集团ccrc养老示范项目定位“活力长者,快乐生活”,是覆盖健康活力、协助生活等各阶段的全流程复合型养老社区。社区内有多栋养老公寓、护理院、会所、公共生活设施、休闲度假商业配套等,项目建成后将提供近千张养老床位,全力打造融合高品质养老、生态文旅于一体的全龄退休社区。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莎蔓莉莎高端医美项目包括以智能自检、基因检测为主的“智检中心”板块,以展示、医美、康养等为主的“展示+体验中心”板块,以技术研发、电子商务及企业孵化为主的“研发、办公、培训”板块,以商务洽谈、企业金融、餐饮配套服务等综合需求为主的“创客”板块。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集转化医学实验、精准抗衰、慢性病调理、医疗美容、中医养生、健康管理及健康大数据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健康产业园。三是推进医、康、养全生命周期服务。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推动中医养生服务业发展,打造崇明健康医疗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岳阳医院崇明分院(崇明第三人民医院)的中医养生医疗资源,把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文化相结合,打造康养服务基地。推进康养与旅游度假结合,建立养生、养心、养颜、养疗度假体系,更加注重康养产品的完整性、细节度与品质感,延长健康产业链,提升康养附加值。持续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养老机构52家、长者照护之家1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36家、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48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9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14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9个、老年活动室438家、示范睦邻点426个,进一步完善了本区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从“养老”走向“享老”。打造崇明“武医养融合”示范区,通过武术运动与医养结合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为崇明“活力新康养”产业提供新路径。

  当前,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迎来了推动生态先发优势升级为绿色崛起优势的新机遇。崇明的产业活力正成为推动崇明生态岛向世界级生态岛迈进的强大动力,促进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和生态产业加快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理论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解开世界级生态岛的活力密码
崇明报理论06解开世界级生态岛的活力密码 2024-06-26 2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