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2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饭碗舔舔干净”

  □ 陆茂清

  浏览《崇明报》,一幅图片映入眼帘:盆子中间“光盘行动”四字十分醒目,旁边“拒绝浪费 珍惜粮食”,下面“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图文并茂,告诫三岛同胞节约用粮,切莫浪费了。

  凝视着“光盘行动”,想起了一件往事。

  朋友家办喜酒,吃了冷盆吃炒盆,大菜还未上完,邻桌上的绿领巾饭碗一放:“吃好了,孛相去。”

  “等一等。”奶奶喊住他,“饭碗舔舔干净再走。”

  绿领巾的妈嗔笑着说:“啊呀,讲‘光盘行动’不是蛮好么?还‘舔舔干净’,这么多人难听来些。”

  “小时候爹娘就是这样教育的,几十年讲惯了,有什么难听不难听的?”老妈执拗地说。

  “以前是叫‘饭碗舔舔干净’,现在时兴叫‘光盘行动’,娘俩讲的都对。”老爸打圆场说,“意思一样的,都是不要浪费粮食。”

  光盘行动,是近年流行的时髦用语,谓将盘子里的饭菜吃光,旨在让人们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养成珍惜粮食的美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崇明先民大都是种田人,耕稼力田艰苦得很,又常因风潮灾害而饥肠辘辘,对粮食宝贵的体会尤为深刻,平日里想方设法节约用粮,杜绝浪费。旧时虽然没有“光盘行动”这个用语,但已另有简练形象朴素的表达:“饭碗舔舔干净”。

  顾名思义,这是古瀛同胞爱粮节粮的经验,早成千门万户的老生常谈,每天讲、每餐讲,不但有家长的言传身教,还有兄弟姐妹的互相叮嘱。如此这般地讲、做,一代接一代传承,应当说,这是光盘行动的前身了。

  老夫的青少年时代,也听双亲叮咛警示过无以计数次,一日三餐每当放下饭碗时,预料中的“饭碗舔舔干净”总在耳边响起,天长日久受教,潜移默化中逐渐成了自觉行动。当然啰,桑条不郁不直,也离不开严格严厉的家教。

  一个礼拜天正在早饭时,见小伙伴已在场上摆开了打砖板阵势,三下五除二扒完粥放下碗筷往外就走,把父亲的“饭碗舔舔干净”当了耳边风。冷不防娘亲板着面孔赶了上来,揪住耳朵拉了就走,我知道错了,顺从地把饭碗舔干净。教训深刻,以后再也不敢怠慢了。

  旧时崇明贫困人家多,一天二顿粥习以为常,用餐完毕,碗上总会有少些残存的粥粒圾。久习成性地进入下一个程式:饭碗菜碗舔得一干二净,不见一点饭丝线,不见一点菜脚拉。不光大人,包括孩子们,不论小猴子还是小姑娘,都是自学行动。举个例子,还是群体的。

  一次回老家看望双亲,恰队里采摘白木耳,给各家分了些。晚饭后去邻居处闲谈,见一家两老五小在晚饭,说是分到的白木耳全下了锅,不料这货涨得很,加水再加水烧了满满一尺六镬,就当饭吃了个饱。放筷后,都不忘双手捧起碗来,罩在口鼻上,伸出舌头,左旋右转,上下往来,“巴搭巴搭”,边舔边吮,把残剩的白木耳碎片连同浓汁,扫荡得一览无余,有如水洗过了的一般。那两个最小的,也都熟练得很,只是脸庞上、鼻子上像抹了浆糊,还相互欣赏哈哈大笑呐!

  孩子毕竟年纪小,保不住一脱手落地开花,损失就大了。故所以家长都已教学在前,让他们学会了相当于舔碗功能的“刮刮干净”,就是虎口压着碗边,食指或拇指贴着碗的内侧慢慢转动,所经之处一变光滑,手指放嘴里吮一吮,饭丝线、菜脚拉都进了肚,一无浪逸。如何清理碗底里的呢?祖传的方法,把食指弯成“7”字形,伸到底里旋转移动,便就嗒腊滑了。

  从小时候亲婆说听亲婆讲,可知“饭碗舔舔干净”的嘉言懿行,早已在崇明三岛蔚成风气,入了乡俗、家规。时过境迁,进入小康社会的当下,尽管粮食富足有余,但古风犹存,原汁原味的这话,还常常从长者嘴里脱口而出,有如本文开头喜酒台上的那位奶奶。

  类同于舔舔干净的行动,新生代中也屡有所见:把残存在碗底的米饭一粒粒拨进嘴里;扯一块面包将盘底里的奶油揩了塞进嘴巴;筵散时把剩下的菜肴打包……诸如此类,都有“饭碗舔舔干净”的影子,又是当今“光盘行动”的具体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农业
   第07版:学生文萃
   第08版:绿岛
“饭碗舔舔干净”
供人打赌的雪饼
《春意》(国画)
龙年龙字见龙韵
抽结
抱抱春天的小野心
崇明报绿岛08“饭碗舔舔干净” 2024-03-27 2 2024年03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