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学习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2022年08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出满意的新答卷
——学习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 中共上海市崇明区委党校 叶斌

  2022年6月2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召开。这是在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在刚刚经历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的考验和洗礼后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李强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作了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报告。报告全面对标中央要求,准确把握大势大局,紧扣时代脉搏,指引未来征程,擘画了上海在新征程上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为全市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统一了思想、凝聚了智慧、提振了信心。

  光荣的城市 非凡的足迹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演绎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上海历史性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大会址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上海成为党的诞生地,是上海对我们党作出的历史贡献,也是这座城市永恒的荣光。

  上海成为党的诞生地,是历史的选择。近代民族工业在这里发轫,工人阶级在这里壮大,当时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工人数量占全国的1/4多;新文化运动在这里发端,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传播,《新青年》杂志就诞生在上海,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1920年在这里出版后立即销售一空;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集聚,志士仁人在这里集结;这里还有比较适宜开展革命活动的空间,比较方便建立与共产国际的联系等等。这些因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干部基础和经济基础。

  党诞生在上海,为上海烙下了鲜明的红色印迹,注入了不变的红色基因。在党中央机关早期驻扎在上海的时候,上海成为党领导国共合作、开展工人运动、指导全国革命的中心。大革命失败后特别是党中央迁入中央苏区后,上海成为了我们党开展地下斗争、扩大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解放后,上海回到了人民手中,在党的领导下,作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为支援各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先是作为“后卫”,为稳定全国大局作贡献,浦东开发开放后又一跃成为“前锋”,肩负起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重任。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深刻改变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命运。上海从坚船利炮下的通商口岸变为我国主动融入世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城市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从“冒险家的乐园”变为人民宜业宜居的幸福乐园。上海的发展定位历经变化,不变的是上海的使命任务,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上海百年的蜕变,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发源、孕育其间的伟大建党精神。

  上海是伟大建党精神发源、孕育与形成的地方。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铸就了这座城市的光荣传统,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百年辉煌。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他在瞻仰一大会址时动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上海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和伟大建党精神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创建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则为上海打下了最鲜明的红色底色。一百年来,上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团结奋斗,为党的事业、城市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也使上海成为一座充满光荣传统和强大革命精神的城市。

  牢记嘱托 不辱使命

  过去五年,上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守正创新,胜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报告用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高度概括了上海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过去五年,在上海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里程碑意义。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彰显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伐,生态环境建设展现新面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力有效开展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夜以继日的奋战,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挺过了一个又一个极限挑战,在十分危急的关头遏制住疫情指数级上升的势头,在攻坚清零的阶段打破了疫情胶着反复的态势,实现和巩固了社会面动态清零的成果,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过去五年上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不凡的成就,这是在总书记对上海的殷殷嘱托下取得的,体现了上海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牢记嘱托,不辱使命的品格。

  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出席重大活动、考察指导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交办重大任务、赋予重大使命,为上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掀开了新时代上海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新篇章。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沪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习近平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总书记和常委们亲临上海瞻仰一大会址,这既是上海荣光,也是对上海全体干部殷殷告诫。

  2018年11月6日至7日,习近平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考察张江科学城、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等地。习近平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上海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他希望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其实早在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指出,上海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又强调指出,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如何探索一条超大城市治理新路,这是总书记多年来对上海的郑重嘱托。2014年,上海市委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设立“一号调研课题”开展调研,推出系列政策文件,至今已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9年11月,习近平在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考察杨浦滨江、古北社区等地时,强调上海要深入推进党中央交付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两年来,党中央交付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地见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促进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取得重大成就。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一年来,上海进一步推进浦东开发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上继续勇于探索。

  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对上海的殷殷嘱托、交代的桩桩重任,寄托了中央对上海的殷切期望,更是对上海完成中央交付历史使命的信任。五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孜孜践行,奏响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这个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最强音。实践充分证明,上海广大干部群众用最有力的行动勇担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光荣使命,不辱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

  新赶考新答卷

  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定位。2007年,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习近平代表第八届市委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努力把“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推向新阶段的目标。这个定位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高度契合,是上海发挥服务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关键所在,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必然要求。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发展格局加快重塑,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但也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在内外部条深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持战略定力,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昂扬的姿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上海人民在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摆在上海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份新试卷。在新的赶考路上,如何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习近平曾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上海市委面对上海的时代课题,以使命担当的精神,擘画了未来五年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

  报告指出,推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目标是,“世界影响力”的能级显著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彰显,“国际大都市”的风范更具魅力。经过五年的奋斗,要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迈出坚实步伐,完成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任务,实现重点领域重大突破。到2035年,实现基本建成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围绕上述目标愿景,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作为最集中的工作导向和最鲜明的奋斗指向,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规律,打造人民城市典范,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愿景宏伟、目标明确,如何出色地交出满意的答卷?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要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为胜利完成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百年前,在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这幢旧式石库门住宅里,见证了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诞生,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走过了非凡的百年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百年后,上海又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自觉担负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上海使命,让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成为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动力之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回应时代课题,一定会交出人民满意的新答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故事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理论
   第07版:农业
   第08版:绿岛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出满意的新答卷
崇明报理论06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出满意的新答卷 2022-08-17 2 2022年08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