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1月19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人王阳明

  □ 阎诚骏

  多年前因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和一些诗文,特地去浙江余姚观瞻了王阳明纪念馆。盘桓了半天,除了对他的哲学体系有所领悟,认识到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还惊讶于他的身世。

  最近再读《明史》王守仁传,综观他五十七年(1472-1528)的一生,不由地慨叹这是一位才智出众的非常之人,奇人。

  王阳明本名守仁,字伯安,因曾在家乡余姚附近的阳明洞读书,故号阳明。

  王守仁传说其母怀胎十四个月才产下他,他的祖母梦见神仙从云彩中送婴儿下来,给他取名云,可是到了5岁他还不会说话,家里请了一个有道术的人抚摸了他,改名守仁,才会说话。

  成化17年(1481),王阳明的父亲考中状元,留在北京做官。次年,十岁的王阳明跟随祖父赴京与父亲相会,途经镇江金山寺时,随祖父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上,他与人对诗,语惊四座,显示了不凡的才智。

  12岁时,王阳明在京城读书。有一天,他问塾师,何为人生第一等大事?老师回答:“读书登第”。王阳明不以为然,他认为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登第”,而是要成为“圣贤”。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实现自己理想的道德人格。王阳明的见解使塾师和父亲都大为惊怔。

  王阳明时代,南宋哲学家朱熹的思想理论无论在官场或学界,影响仍然颇大。读了不少理学著作的王阳明对朱熹提倡的“格物致知”“格物穷理”的思想深信不疑。21岁时,他在父亲官邸的庭院里看见许多竹子,想起朱熹说过“一草一木,皆涵至理”,觉得通过“格竹”,应该可以推究把握到竹子所含的“至理”,于是,王阳明便“取竹格之”。结果,“格”了七天七夜,百思不得其解,不但没有“格”出什么道理,反而大病一场。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从此以后,他对朱熹的格物穷理之说产生了怀疑,思想开始出现转向。

  弘治十二年(1499),28岁的王阳明中了进士,开始了仕宦之途。但是,他的官职很小,老是处理一些琐碎之事,抑郁不得志,做了两年便告病还乡,隐居到阳明洞读书。

  又过了三年多,弘治皇帝死了,明武宗登位,翌年改年号为正德。此时,王阳明已被聘为兵部主事。起先,王阳明对新皇帝抱着很大希望,但武宗的荒淫,太监刘瑾的乱政,引起他的不满,于是上书斥责刘瑾等宦官的罪行,结果被锦衣卫逮捕,狠狠地受了一顿“廷杖”;“毙而复苏”,居然没死,被发配到贵州的龙场(今修文县境内)当驿丞。在谪赴贵州的路上,刘瑾曾派人跟踪,准备途中暗杀他,却被他“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可见王阳明的机智非比一般。

  发配龙场是王阳明一生最大的一次挫折,但是,这一次吃的苦头却促使他在“格物致知”等问题上幡然醒悟,从而开始摆脱以官学权威自居的朱熹理学,转而构建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史称“龙场悟道”。

  正德五年(1510)刘瑾倒台,王阳明的仕途有了转机,一年之内,他由庐陵知县升为刑部主事,后又升为江西巡抚,在江西,他带兵用计将一些多年反抗朝廷的山寨平了下去,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少年时代就喜爱射箭,26岁时开始学习兵法,特别留意军事,对明政权广招勇士而不重用富有韬略的帅才感到可惜。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王阳明受命到福建勘察兵变,途中得知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谋反,立即返回吉安,准备发兵征讨。

  在明代,藩王的问题牵涉到皇室权力斗争,其敏感性使官场噤若寒蝉,因为弄不好会祸及九族。王阳明则义无反顾,迅速向朝廷传报并组织兵力征讨,其气势比起那些明哲保身的大臣和将领,不可同日而语。最终,活捉了反王朱宸濠,从集结兵力到全胜,只用了35天。这样的大功在皇帝及其左右亲信眼里反而是大罪。因为武宗朱厚照要南下游逛,自封“威武大将军”“御驾亲征”,如今捷报传来,岂不让他扫兴?为了满足皇帝好斗喜胜的虚荣心,王阳明巧妙地利用太监内部的矛盾,私下找到一个地位较高的老太监,交出反王,又重写了一份告捷文书,说是遵照“威武大将军”早已定下的方略,才一举讨平叛乱。王阳明的机智,不但让自己避开了无妄之灾,也使江西免遭了战争蹂躏。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明史》上说“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看来是很有见地的。王阳明带领的都是些文职官吏和偏裨军校,但他平定了几十年形成的强大叛军,远近人士大为惊奇,奉他为神明。可是,有些当权者不相信他的军事才能,有一天,逼着他到校场射箭,王阳明从容拉开弓弦,三射三中,在场的军士们欢声雷动,那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只得悻悻离开。

  人们大多把王阳明看作古代中国最富独创性的思想家,殊不知他还是一位抒情诗人。他一生创作的诗歌不可胜数,尤以谪赴龙场期间所创作的为佳。如《因雨和杜韵》:“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诗的首联说暮色降临,坐在堂前远望,雨滴稀疏;院子的柴门也愈见灰暗朦胧。刚刚歇息下来,雨点骤然大作;唰唰落在残荷上,雨水瞬间泄出石盆。颔联描写雨状,说密密麻麻的雨点如针尖跳跃在万里江面上,苍苍茫茫如一簇簇立时生就的白发。风雨堂前灯光摇曳;几个天涯倦客围坐一处,相顾无言。颈联说心境,漂泊者最能感觉秋天的悲凉萧瑟;可感慰的是荒僻的野外菊香犹存。尾联承接上句说既已蒙受屈辱羁旅天涯,那就祈求一份解脱的宁静吧!何况故乡又有先人严子陵那样的万世楷模,在雨中披着短蓑,背着长笛踽踽而行。

  王阳明这首诗是步杜甫《白帝》之韵。较之杜诗,王阳明同样蕴含着家国系于寸心的情怀,但对朝纲的失望和无奈,心中纠结不已。末两句毫不掩饰自己物我两忘的心理。也许正是这种智者的忡忡忧心,才使他没有以大诗人而是大哲学家的姿态名世。

  王阳明创立的心学理论在明代中后期风靡了一百多年,门人弟子满天下,空间远到日本。他为明廷立下汗马功劳却不断受毁谤。他倔强、自信,才智异常,更富于韬略;却不为明政权重用。他平叛平乱有功封了伯爵,人一死就撤掉了。直到嘉靖皇帝死了,他才得到平反,追封伯爵,给了谥号。

  王阳明真是个奇人,光为这“奇”,余姚的王阳明故居纪念馆便值得一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故事
   第05版:生活
   第06版:话题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奇人王阳明
肋骨瑶琴
我和堂叔沈正修
图片新闻
话说春联
崇明报绿岛08奇人王阳明 2022-01-19 2 2022年01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