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瞬已是2022年。确立建设生态岛目标20年来,崇明人瞄准生态发展目标,一张蓝图干到底,将家乡从一座声名不显的“河口沙洲”,建设为如今生态文明领跑全国、绿色产业蜚声海外的世界级生态岛。生态瀛洲今非昔比,华丽蝶变令人欣喜;沧海桑田的巨变之下,东海瀛洲,依旧带有我记忆之中,最亲切的味道……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新河镇生活。从前,放眼望去,座座小屋、片片红瓦,院里院外,到处绿树葱茏,楼房零乱低矮,几家商店便点缀其中。那时,自然是未经雕琢的模样,生活清苦但简单,也算得上“原生态”;那时,长江大桥还未开通,要去上海,只能选一个晴天——小小的船票拿在手中,在渡轮的甲板上眺望彼岸,满心都是期待与向往。
2009年,上海长江隧桥顺利开通,崇明人民兴奋不已,从此去上海不必看天,也不必赶着拥挤的轮渡。我也从那时起,去往上海工作。通向陈家镇的一个十字路口,至今仍时常浮现在我脑中。那是一条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大路,路旁有亭子一二。一到雨天,便泥水四溅,老式挖掘机不时路过,令糟糕路况雪上加霜,路过的人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工业化的诱惑也由此摆上台前,是否放弃艰难的探索,而选择重归一条更为“简明”的发展之路?
一如许多年前,扛着铁锹,将背影留给陆地、让沧海变作桑田的老一辈垦拓人,在迷茫与质疑声中,崇明人沉住了气,拒绝种种诱惑,在生态岛建设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小屋与旧楼的时代渐渐远去,再见时,已变作气派雅致的别墅洋房;间间店铺、大型购物超市陆续引进,路旁绿树成荫,随处成景;入夜,路灯点点,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选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更喜欢跑步、骑车,开展体育运动……
平整宽阔的马路修到了百姓家门口,主干大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当年混乱的路口,也拓宽了路面、铺设了柏油,变得齐整美观、井井有条。行道树装点着南北通衢,带来新鲜空气;更可喜的是文明的提升——车辆与行人互相礼让,人们再经过路口,总是哼着歌,心中充满愉悦。
时间推移,社会变迁,而崇明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岛的战略与坚守却从未动摇。和20年前相比,崇明生态基底更醇厚,景观大量增加;人们生活更加便捷,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生态岛的建设与发展潮流中来。生态瀛洲,一跃成为中外闻名的“海上花岛”。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第十届中国花博会走进岛屿、乡村和森林,在家乡崇明隆重举办。花博会承载了崇明人民的万千希冀,印证着他们20年来奋斗的足迹。以一场花事盛会为契机,崇明人迎来了世界级生态岛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机遇。
我相信,在崇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未来“海上花岛”会继续厚植江南韵味、海岛特色,建起更多白墙青瓦坡屋顶的美丽民居;生态风光持续提质,也将惠及广大人民的生活;交通上,打通“轨交、高速”双通道,更为便利。
时光飞逝,东海瀛洲、我的家乡,正变得如诗如画,朝气洋溢。天翻地覆、沧海桑田,我对这座小岛的热爱将始终不渝。
生态岛的故事仍在继续……
□ 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