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伟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组织起家长、年级组团队等各方力量一起琢磨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家庭指导策略。没有绝对的人格套路,只有因材施教般的耐心分析。因此,班主任要真正学会家庭教育的理念,真正学会鼓励,用心学会和孩子一起建立秩序。家长是班级发展的重要“合伙人”,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给家长可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建议。如今独生子女居多的70末、80后家长往往会和00后的孩子出现沟通障碍,造成紧张的亲子关系。针对此现象,以正向养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活动为家班共育提供了新思路。
带班期间,我建议家长每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和孩子共同商定合理的计划,和孩子约定好亲子阅读、做有益有趣的室内运动、少玩手机、多做家务等。我建议学生在父母下班到家前为父母提前泡好茶,准备好拖鞋等。而上述种种,我都邀请家长和学生以“家校共写”的形式参与到教育情境中,来提高沟通的质量。我把全班集中表现的、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班级钉钉群以家校信的形式向全班家长进行说明,频率为每周一封,家长们回复后,双方及时沟通,调整教育策略。我建议家长在家校信中写明开展各类家庭活动时家长的示范作用是什么?孩子的态度如何?家长和孩子在某个活动中担任什么角色,朋友、侦探、辅导老师等?过程中,小G同学提交了一封异常的家校信,引起了我的关注:
案例:
小G同学需要阳光
【问题呈现】
2020年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3点,王老师在钉钉的家校本收到小G同学提交的一封家校信,大致的内容是:“王老师,我可能无法静心学习了。我的妈妈在外面有男人了,他也有乖巧的女儿,她不再关注我的学习和生活了。我的生父不久前跳楼自杀了,我很后悔没有在他生前好好爱他。妈妈总认为我的坏习惯都是从爸爸那里学来的,但是,她永远看不到爸爸好的地方。”
【实践探索】
王老师在确认孩子安全在家后,随即向学校德育部门和心理老师寻求专业的建议,并联系了小G同学最喜欢的美术老师——少年宫的陈老师,邀请陈老师以小G朋友的身份和他进行视频家访。事先,王老师已经和小G妈妈沟通好,把小G之前的家校信都仔细阅读了一遍,建议她在其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以孩子“粉丝”的身份欣赏孩子的画作,并带着孩子一起回忆父亲和他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视频家访中,小G慢慢露出了微笑,他惊讶于妈妈能欣赏他的画作、读过他的共写信。小G的妈妈此刻才知道自己多爱这个孩子。
【初步成效】
小G和妈妈流泪相拥结束了家访,小G母子也一起养成了写线上共写信的习惯,互相表达对彼此的爱。小G的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理性思考】
在小G的故事中,我用一次紧急但准备充分的视频家访,向家长和学生传递了各自如何在家中爱对方,了解对方的方法。
【反思感悟】
当然,我认为上述策略还可以优化。如在结束这次突发事件后,作为班主任,我可以鼓励小G的妈妈在共写信中更多地使用描述性的鼓励语句“我发现……”“我注意到……”等。我也可以邀请小G的妈妈来参与家校活动,请她来体验家长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我也想建议小G的妈妈在家中张贴“鼓励树”,用细致的语言来描述孩子正向的变化。
以正向养育为核心的家班共育是帮助家长优化亲子沟通的有效手段之一。多次实践后,我反思的是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的策略优化,展望的是持续提升家庭教育的效能,致力于让每个家庭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港湾。
(本文作者为延安实验初级中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