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别是进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滋生繁衍,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食品安全风险,影响到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017年7月,某镇一农村家庭办酒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食物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2018年6月,某镇一快餐店违规操作外送批量盒饭,发生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
上述案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加工制作冷菜过程中工用具消毒方法不规范,加工食品操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生熟不分、交叉污染等行为。因此,在夏季加工食用食物时尤其要注意规避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小心“病从口入”。那么,在盛夏季节,市民们如何才能吃得安心呢?
夏季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1.把好食材采购关。购买食材时要查看标签标示,选择包装完整、感官正常、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并注意冷藏和冷冻食品的贮存条件;同时应索取发票和购物凭证。
2.把好食物储藏关。剩菜、剩饭要及时冷藏,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并确认未变质后方可食用。
3.把好清洁卫生关。食材要洗净,加热烹制的食物要烧熟煮透;加工好的熟食应当在2个小时内食用,不吃或少吃生食水产品。
4.把好食物制作关。制作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食材要洗净,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要生熟分开。
5.把好外出就餐关。选择有合法资质、卫生状况良好、就餐环境整洁、食品安全动态等级较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就餐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不购买无证无照摊贩食品。
农村家庭办酒注意事项
1.确需办酒的,应控制办酒规模和人数,桌数应控制在5桌以下,人员控制在50人以下。
2.聘请的厨师需持有效健康证和食品安全培训证,帮工需持有效健康证明,并落实晨检制度。
3.办酒场所要宽敞、整洁,冷菜制作最好有专门场所;要有充足的自来水供应,以清洗食品加工工具、餐具和食品原料。
4.采购食品原料必须新鲜,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的食品原料,不采购使用标识不规范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配备与办酒规模相适应的冷冻冷藏和生熟不同的容器具等设施,不能生熟混用。
5.食品原料应彻底清洗,食品必须烧熟煮透,缩短熟食的贮存时间;注意生熟食品分开贮存,防止交叉污染。
安全选购和食用冷链食品
1.要到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通过追溯查清来源,尤其不能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对不能提供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和追溯信息的一律不买。
2.选购冷链食品时,要做好自我安全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用手直接触碰;要关注冷链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标签内容。
3.选购完后要清洗双手,再用专业消毒产品对手部进行严格消毒,洗手前不要触碰口、鼻、眼等部位。
4.要正确储存冷链食品,先将冷链食品外包装用75%酒精消毒晾干,再放入冰箱冷藏;在接触和处理完冷链食品后,立即洗手消毒。
5.要仔细清洗食物,清洗过程要戴手套、口罩等防护品,防止水花飞溅,最好将冷链食品放在盛有清洁水的盆中清洗。
6.操作设备、工具要清洗消毒;切肉砧板和道具、餐具及容器须清洗干净且生熟分开使用,不宜混用、混放;操作结束后,要对台面、容器、厨具、厨余垃圾等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
7.烹调冷链食物时一定要烧熟煮透,即加工制作时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一般原则是开锅后再保持10-15分钟;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冷链海鲜。
□ 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