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岛东南岸有一处很不起眼的民兵哨所,这里有一位平凡而又不凡的哨兵,他就是陈家镇民兵哨所的哨长——蔡洪斌。
1988年从部队退役后,蔡洪斌毅然选择了民兵这个最贴近军旅的职业,在哨所民兵这个岗位上,蔡洪斌一干就是33年。
朴素而又干练,是蔡洪斌给人的第一印象,向记者介绍起哨所的各项职能时,蔡洪斌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是他最熟悉和为之骄傲的岗位。
蔡洪斌告诉记者,哨所方圆2.5公里的范围都是警戒区域。作为崇明岛最东边的民兵哨所,这里承担了重要的日常侦察任务,不仅要监控好桥上、江面、空中的各类目标,而且对江堤上发生的突发事件也要管。
许多次江面上的渔船遇险、江堤上的百姓落水都是哨所第一时间上报和救援。蔡洪斌担任哨长以来,先后救助遇险人员12人次,成了周边居民的保护神。据了解,陈家镇民兵哨所始建于1958年。蔡洪斌刚来到哨所时,这里只有几间平房,被芦苇荡包围着,连进出的道路都没有。平时巡逻都要矮着身子从芦苇丛中钻过,生活和训练更是艰苦。
随着时代的变迁,哨所从平房翻建成了4层小楼,侦察设备也添置了先进的雷达、观察哨。不过这里依旧独立于江边,与外界交流不多,哨所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蔡洪斌却一直坚守在这里。蔡洪斌担任哨长以来,哨所先后被上海警备区评为“达标哨所”和“先进哨所”,蔡洪斌也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蔡洪斌的网名叫“听海”,每天聆听着长江口波涛拍岸、船来船往的熙攘,感受着时代号角的变奏,也见证着祖国的日益强大,而他,始终是祖国东海岸的一位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