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该把家里常见的容易被宝宝误吞的物品分个类:
1.固体类非化学损害物品
如纽扣、电池、钉子、弹珠、发卡等等。此类物品误吞时,一般不宜催吐。因为如果它们是尖锐的危险物品,在剧烈呕吐的过程中,是极容易刺穿消化道,造成穿孔。如果是细小的圆钝的物品,不容易在消化道发生反应的,也可以任其顺消化道随大便排出。
2.基本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品
比如维生素类的药物、沐浴露、洗发水、牙膏、面霜、粉饼、口红等。此类物品误食一般不会发生急性中毒。如果吃入的量很少,大多不一定需要催吐,可以先观察。
3.相对危险的化学物品
比如各种处方药、含酒精制剂、杀虫剂、清洁剂、除菌剂等等。此类物品一旦误食,最好尽快催吐,然后送往医院。
药品或其它各类化学制品被误服以后,主要是在肠道内吸收,在胃内的吸收量很少。如果恰好是在饭后不久,胃里还有食物在消化中,那么药物进入肠道的速度相对慢一些,吸收也会慢一点。但如果是在空腹状态下,药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就非常短暂。快的情况下,只要十余分钟,就能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宝宝一旦误服了药品或其它危险的化学制品,尽早催吐是效果最好的急救方法。药物在胃内停留的短暂时间,就是急救的黄金时间。吐得越早,越彻底,引起中毒的可能性就越小。即使出现中毒症状,由于吸收的量大大减少,对后期的救治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哪些情况下不适合催吐
需要注意的是,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己进行紧急催吐的。有些情况下最好不要擅自给宝宝催吐,否则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危险。
1.误服腐蚀性的毒物,比如强酸、强碱等
这个时候如果催吐,腐蚀性的液体从胃和食道再次经过,可能会对胃、食道黏膜造成二次损伤。胃和食道的严重损伤后期可能引起瘢痕增生,出现食道和幽门狭窄,永久影响消化功能。呕吐反射引起的强烈消化道平滑肌痉挛、收缩还会容易诱发消化道穿孔,造成腐蚀性液体漏入腹腔,危及生命。
2.宝宝已经出现昏迷或惊厥,禁止催吐
当失去意识的时候,呕吐物非常容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堵塞气道,引起窒息,或者进入肺内,诱发肺炎。
如何正确地催吐
1.首先要安抚宝宝的情绪,不要打骂。弄清楚误服毒物的种类,服用了多少量,保留好所服药物或化学品的包装,观察残余剂量。到医院以后这些信息对医生进一步的急救有很大的帮助。
2.对于饱腹的患儿可以先直接催吐。可以让孩子面朝下,俯卧,腹部顶在施救者的膝盖上,头部放低。这个时候再用手指或牙刷柄等不尖锐的物品伸入孩子喉咙,反复刺激小舌头或舌根部,直至呕吐为止。
3.空腹时,胃内容物过少,呕出相对困难,或者摄入化学物毒性较大,需要反复催吐。这个时候可以喝一定的温水或者牛奶、豆浆,然后再刺激呕吐。
要注意:喝水的量要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算,成人一次300ml左右,如果是比较小的孩子,量就应该相应减少,跟他平时喝一顿奶的量差不多。假如一次喝的水太多胃内压力增高了,反而会促使毒物进入肠道,不利于毒物的排出。同时,喝进去多少也要吐出来多少,否则,喝进去的比吐出来的多,多的部分就都被吸收了。
4.吐完以后再喝,再催吐,反复进行。次数越多,效果越好。越是毒性强的物质,越应该反复催吐。
5.整个催吐过程都要高度警惕呕吐物误吸到气管的风险,尽量面朝下。如果孩子躺着呕吐的话,要侧睡,要防止呕吐物堵塞喉咙,吐后残留在口中的呕吐物要即时清除掉。
6.催吐以后及时送医院。如果对是否该催吐或如何催吐没有把握,也应及时送往医院。
□ 个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