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学生文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人兼容生命两种分量

    扬子中学高二(3)班 顾晶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然而,钱学森的逝去却能同时兼容轻重两种分量。或许,他的逝去对于不了解钱老的普通人来说是轻于“鸿毛”的,人们并不能感受到他生命的千钧之力,但对于同他一起奋斗过的、了解钱老一生伟大事迹的人来说,他的逝去却又是重于泰山的,令人悲怮不已。

    钱老的逝去是“鸿毛”般的轻飘,是你我心上由此溅起的水花,不至于引起滔天骇浪,却会泛起层层涟漪,随着时间的沉积,蔓延蔓延……渗透于所有人的心上。

    钱老之“轻”是他被掩藏在“导弹之父”光环后的品质和一片爱国炙热、赤诚之心。

    早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他便说过:“现在中国政局混乱,我要到美国学技术,学成之后一定要回来为祖国效力。”于是他努力考上麻省理工学院,只身一人远洋,坚持每天十二小时以上,心无旁骛地埋头研读,只为读透所有力学著作,为祖国奉献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他拒绝学院终身教授一职,放弃美国的功成名就,放弃丰厚的生活待遇、优越的科研条件毅然回国。甚至,即使他被美国扣留五年之久依旧想方设法回到祖国。

    我不能完全理解,当时一切准备就绪的钱老被拦截时是怎样的心情。然而,我却清楚的知道,当二十年后,他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他的心情必然是舒心、激动……然而当他回国创下一番惊人的成就,被毛主席誉为“导弹之父”时,他却连连摇头:“我不敢成为专家,我距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远哩。”钱老的谦逊一览无遗。

    钱老的逝去是泰山崩塌似的重量,是犹如支柱轰然倒塌的震撼,令人难以置信,不愿接受。

    钱老之重在于他对祖国、科技无法估计的贡献。我无法想象若没有钱老的技术力量支撑,当时的中国又是否能迅速成长到如今的高度?

    1956—1968年,中国没有丝毫自保之力,因为技术、经济的薄弱,中国要造出导弹原子弹或地球人造卫星来抗衡外国在当时近乎天方夜谭。然而,所有的一切在钱老的带领下都成了完全由中国人创造的神话!美国金布尔曾气急败坏地说过:“钱学森知道的太多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钱老曾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接见,这都是他的荣誉,他的贡献,重于泰山!

    人之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而钱学森却是不多的同时兼容生命“轻”、“重”两种分量的人。即使他已逝去,我们却会永远将他铭记。

    (本文荣获“民族脊梁学界楷模——人民科学家钱学森”2015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巡回展征文比赛二等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人物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学生文萃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一颗恒星的力量
一个人兼容生命两种分量
坚持的理由
赤子丹心
最有价值的理想
崇明报学生文萃06一个人兼容生命两种分量 2016-04-06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