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学生文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颗恒星的力量

    扬子中学高二(5)班 龚震豪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说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说的是他一心想替君王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而现在,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仅给新成立的中国提升了国际地位,更为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安全保障,他的目的绝不是赢得生前身后名,他为的仅是一颗作为华夏赤子的简单的爱国心。

    他,就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

    不久前,有幸参观了以“纪念钱学森”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展览以KT版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钱学森先生一生的经历。从他的出生到交大毕业,再到考入清华,继而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二十八岁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逐渐从一个稚嫩的少年蜕变为一位成熟的科学家。成才后的钱学森在美国曾遭到拘留,究其原因,就是美国政府看出了钱学森身上的价值,不愿流失这样一个天才科学家,更不希望他回到祖国效力。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放他回国。”然而面对美国政府的软硬兼施,他决不动摇回国效力之决心。1955年的国庆,在历经千难万险,经过多方交涉及他本人强烈的归国愿望之下,钱学森携夫人及儿女终于踏上了他阔别了20年的祖国土地。从此,在钱学森的带领之下,中国在航空航天、导弹研制等领域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

    漫步在钱老一生的人生路中,四周环绕着一幅幅钱老的手稿照片,处于其中的我不由得从内心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我敬佩钱老一生在科学领域的探索中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我敬佩钱老一生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对国家对世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我更敬佩钱老一生炽热的爱国情怀!对于钱老,感动中国组委会在授予他的颁奖词中是这样说的:“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的,钱老就如一颗宇宙之中的恒星,发光,发热,照亮了黑暗的夜空,给予我们后人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我时常在想,在新中国刚成立时,在那样的背景下,我真的无法想象,如若没有像钱老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爱国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回国效力,来领导中国的科学革命,那么我们的国家还要多经历多少的艰难困苦。真的,我深深地觉得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太来之不易了,在这幸福的背后真不知是多少个如钱学森一样的爱国人才日日夜夜奋斗所换来的,而他们自身又牺牲了多少与家人朋友团聚的幸福时光。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去铭记!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他们,钱学森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我们这一代90后的年轻人,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要做的不仅仅是怀念先辈,更要感知他们给予我们的力量,把他们的精神融入自身,来付诸实践,去各个领域创造出独特的成果,要有志向成为下一个“钱学森”。

    在写到这篇文章快结束时,我仍然难以抑制对于钱学森先生的敬仰之情。我想,作为一名与钱老一样拥有爱国之心的我,唯有努力践行钱老的精神,时刻不忘作为一个爱国青年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努力学习,砥砺奋进,争取为祖国的蓬勃发展,为早日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才能不辜负先辈们为我们现如今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一切。

    (本文荣获“民族脊梁学界楷模——人民科学家钱学森”2015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巡回展征文比赛一等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人物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学生文萃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一颗恒星的力量
一个人兼容生命两种分量
坚持的理由
赤子丹心
最有价值的理想
崇明报学生文萃06一颗恒星的力量 2016-04-06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