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比考生更焦虑
6月7、8日,2000名崇明考生在崇明中学、扬子中学、民本中学等三个考点迎来了201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各考点周边治安、交通、环境状况良好,全县各考场秩序井然,考试平稳顺利进行。据了解,今年上海市参加秋季高考的考生总人数约为5.1万人,预计总录取4.1万人。其中,文科考生1.87万人,占37%;理科考生3.20万人,占63%,全市一本录取计划数约9800人。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不再是生死攸关的“独木桥”,春季高考、高校自主招生、出国留学等都是高三学子可以选择的求学之路,因此,大多数考生都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心态面对高考,进出考场时仍然面带微笑。相反,家长们似乎比考生更加紧张和焦虑。考试尚未结束,考场周围就聚集了许多考生家长,一位家长连呼考试“不公平”,原来她的孩子坐在最后一排,比坐在第一排的考生要晚两分钟拿到试卷,她觉得自己孩子“吃亏了”。一旁的家长连连安慰:“要大家都拿到试卷才能答题呢。”“一场考试2个多小时也不差这两分钟。”
作文题引发争议
高考作文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上海秋季高考的作文题出炉: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对于这样一道作文题,各界褒贬不一。肯定者认为,作文材料阅读起来不难,但是观点倾向十分清晰明了,让考生在落笔之前可以无限拓展思考的角度。与往年的作文题相比,材料变短了,审题的难度降低了,题目内容越来越科学,留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从命题思维上来看,上海高考作文仍旧体现了对人性和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塑造,同时体现了哲学的思辨性。
也有一些教育专家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今年的作文题不太容易发挥,因为这个题目是对人性复杂程度的关注,对于中学生有限的阅历来说,很难发挥好。“也许平时读书多,积累比较多的学生会好一点,但仍然缺乏把这个题目深入阐述清楚的能力。估计此次高考作文阅卷中会出现很多结构不清晰和思路不清晰的作文。”
“不是太好写”是很多考生走出考场后对今年作文题的评价,一位学生坦言,平常的学习生活都是“两点一线”,写作文的素材基本来源于书本,有些时候显得“无话可说”。
坦然面对考后生活
以往高考结束后,高三考生就可以“马放南山”,享受一个没有作业的快乐暑假,但从今年起,各大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将在高考结束后一周左右进行,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还不能马上放松神经。当然,自主招生考试考察的更多的是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想要在短时间内“抱佛脚”,也是不太现实的。
对于高考考生,压力不仅出现在考前和考试期间,高考后,在漫长等待分数和录取结果的过程中,过大压力容易使考生陷入两个极端:一是太过焦虑,另一种是太过放松。有些考生由于考试的时候发挥失常,考试后一直处在极度的懊悔和自责中,产生忧郁和失落的情绪,造成心态严重失衡;有些考生之前压力太大,考后拼命放纵,甚至通宵达旦地打牌、玩游戏。
家长应当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首先是不责备。无论孩子是因为不努力,还是发挥失常,一定要做到不埋怨、不训斥、不责备。孩子此时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家长此时就算只是流露出失望与怨意都很容易引发孩子心理崩溃。其次要引导孩子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告诉孩子无论高考的结果有多么糟,这件事都已经成为生活中的过去式。家长可以和孩子探讨第二年复读的计划,跟孩子讲其实学习的途径很多,成才的标准也不是只有高考成败这一项。第三是安排孩子适当地休闲和学习。可以带孩子去旅游,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让他去学习一项自己感兴趣的特长,比如考取驾照,参加电脑软件设计班的学习,或者学习插花、茶道等,让孩子的这个假期清闲而不无聊,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