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系列讲话精神和有关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认识到,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也是党群众观点的具体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任何时期我们开展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真”,即:“真情”、“真信”、“真干”。
“真情”就是要始终坚持心系群众
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要代表人民群众意愿,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我们既是领导干部,也是普通党员,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员。要始终牢记群众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工作的本,要强化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地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倾听群众反映。当前,群众反映一些领导干部存在“身在基层、不了解基层,面对群众、不懂得群众,讲同一种方言、没有共同语言”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反省自己思想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距离。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宗旨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要求我们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回应百姓的关切,要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凡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事情,能解决、能办的应该即刻办、马上办,能部分解决的就要部分办、部分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向人民群众说明情况,并积极争取条件予以解决。
“真信”就是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告诉我们,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工作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准则。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特别是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才能听到更多“真实”的声音,解决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始终相信群众的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凝聚共识,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人民群众既是我们依法行政的基础,也是我们各项政策措施得失反映最真实的一面镜子。他们生活在第一线、工作在第一线,我们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只有他们最有发言权,要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唯有此才能使政府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实际、符合民意,干部群众之间的关系也就能更加密切。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要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深厚、最可靠的基础,就必须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我们要时刻牢记,群众在我们心中分量有多重,我们在人民心中分量就有多重。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意见和他们广泛创造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确保我们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促进我们干部队伍的作风改变,也能使自己身上少一些官气,多接一些地气。
“真干”就是要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民生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看实绩,不断改进工作。对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不应简单以就事论事为衡量标准、而要以群众的切身感受作为评判标准。我们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更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倡导和坚持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面对当前群众利益诉求的日益多元化,我们要科学判断,正确把握,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努力解决群众诉求,真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在具体工作中,要守好底线,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切实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我们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我们的力量源泉根植于人民,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我们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