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本市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医院将为其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并发放预防接种证;(2)如果儿童从外地迁入本市,请在1周内主动到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手续;(3)孩子满月时,监护人携带接种证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办理后续预防接种手续并接种第2剂乙肝疫苗。办理后续接种手续时如果能够提供出生证明和户口本,则应向经办医生出示;(4)如果您孩子的居住地发生迁移,请及时到新居住地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手续;(5)预防接种证是受种者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国家明确规定幼托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须查验本证。预防接种证一定要妥善保存,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到原接种门诊办理补证手续;
预防接种前家长应该做什么?
(1)孩子打预防针时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医生凭证接种;(2)接种前家长将受种者近期的健康状况如实地告诉医生;(3)在预防接种前,请了解本次接种疫苗的信息,了解疫苗的禁忌症、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4)冬天接种最好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便于挽袖子打针,也不会摩擦针眼处皮肤;(5)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容易发生晕针,所以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
预防接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疫苗接种后须至少留观15~3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开医院;(2)回家后继续加强观察,接种后适当休息,多饮开水,并注意接种局部的清洁;(3)服脊灰疫苗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4)接种后如果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反应,除对症处理外还应及时告知接种医生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减少疼痛;若体温较高(≥38.5℃)且持续数日,或出现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5)接种卡介苗3~4周后,接种处会出现红肿,不能热敷,逐渐形成小脓疱,并自行溃破,结痂皮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
□崇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