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勤春来早 田头春意闹
  □记者 杜烨

  本报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迎着暖暖的春风,农民们已在田头忙碌开来,有的翻土清沟,有的培苗移栽,有的清塘种草……好一派红火的春耕图景。

  田间:春耕图景很闹猛

  上海北湖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年前栽下的草头、蚕豆等绿肥翻耕入土,以给5月将要播种的水稻储备“营养”。基地有关负责人胡新卉介绍,第一批水稻5月底6月初就会栽下,国庆节前后就能“上市”。“绿肥的翻耕工作预计4月底就能完成。这几天,工人们还在忙着准备‘育秧’土,首批秧苗5月初就需要开始浸种、育苗。”

  忙碌的春耕图景亦在上海瀛西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演。芋艿地里毛豆的套种工作基本完工,紫薯、紫山药等“紫五类”的栽种有序推进,玉米地里金瓜的套种工作也已接近尾声。“今年,合作社自主开发的‘芋艿/花菜+蚯蚓+黄鳝+菜蟹”的立体种植模式将在近400亩土地上全面推广,菜蟹已经入塘,黄鳝也将在4月底5月初加入循环链。”合作社工作人员张惠兰告诉记者,“最近,合作社还在忙着研发自主加工蚯蚓,一旦成功,效益将更为可观。”

  喜人:绿肥面积翻一番

  田间春耕图景闹猛,县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同样忙碌。最近,中心技术站站长周燕和同事奔走在全县各地,查看绿肥长势,并指导农户适时翻耕还田。

  周燕介绍:“目前本县种植的绿肥以蚕豆为主,还田的最佳时机是盛花期至结荚初期。一旦过了最佳时机,不仅影响绿肥养分的有效性,而且会降低绿肥培肥地力的肥效。同时,过迟翻耕,还会使蚕豆茎秆纤维化,增加翻压难度,延长绿肥腐解所需时间,影响后茬水稻的播种和生长。”

  采访中,周燕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喜人的数据,今年本县绿肥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相比去年,翻了一番。“种植绿肥不仅能培肥地力,还能有效减少后茬作物的化肥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种植的‘生态’指数。本县绿肥种植面积‘长’了,说明咱生态岛农民的生态意识在提高,这可是件大好事!”

  地头:农技人员扶一把

  4月下旬,绿肥还田工作告一段落后,农技工作人员是不是就能缓口气呢?周燕笑着摇摇头:“还不行。”“五一”一过,水稻的育秧工作就得启动,全县10多个育秧基地农技站全得“管”。(下转3版)  (上接1版)“全县近10万亩机插秧的水稻苗基本都由这10多个育秧基地提供,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

  “4月份一般雨水比较多,还在田块里的育秧土必须抓紧进棚,万一被雨‘淋’了,育秧土变湿,就没法‘过筛’备用了,严重的还会影响播种进度。”

  “用来育秧的秧田必须经过严格的平整,不然,高处缺水,秧苗会‘渴’死;低处积水,秧苗会被‘淹死’,严重影响秧苗‘素质’。而机插秧栽培过程中,培育健壮、规范的秧苗是技术成败的关键。”怎么个测试法?在整个地块上“铺”上一层厚度约3厘米的水,高出水面的部分必须平整;然后放水,积水的地方必须填平……

  广袤农田里,劳作的农民,忙碌的农技人员,隆隆作响的农耕机,共同织就崇明最美“春耕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科普
   第07版:科普
   第08版:绿岛
念好菜场服务这本“经”
管道气换“新衣”居民用气更便捷
全力防控禽流感生活平稳如常
菜场卖菜也“卖”服务
柏万青来崇讲座贴近群众受欢迎
优化公交线网 方便长横两岛居民
遗失启事
崇明农产品全面挺进大上海
人勤春来早 田头春意闹
崇明报综合03人勤春来早 田头春意闹 2013-04-24 2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