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菜场买菜,你会在意菜场的环境吗?也许,大部分人在意的是菜的价格,菜新不新鲜,或者有哪些时鲜货,对于买菜的环境脏不脏、乱不乱不是很在乎。菜场嘛,菜叶随地扔、污水地上淌的现象很正常。不过,市民陈小姐来电反映,她有一阵没去菜场买菜了,前几天到城内庆成菜场买菜,发现那里“挺干净”、“挺整齐”,觉得这事儿“挺新鲜”。那么,这是陈小姐碰巧遇到,还是菜场有心改变,如果是,这种改变又所为何来呢?
环境干净心情好
早上9点。庆成菜场里,顾客仍络绎不绝。从北门进,记者沿着每排每列的摊位“S”型兜了两圈。蔬菜摊位前,地上干干净净,不见一片菜叶;水产摊位前,几个顾客一边和摊主谈生意一边将烟头随手扔进水槽里,清洁工人见状,扫掉了烟头,随后取来推水棒将积水去除。
菜场底楼有3名清洁工人,3人每隔一会儿轮番上阵,发现有垃圾便立即清除。记者逮到她们休息的空当,上前询问。“菜场里扫地的一共12个人,每6个人一轮,每3人负责一层。”张阿姨说,这会儿垃圾基本已清除干净,不时会有一些零星的菜叶、塑料袋丢下来,要及时清理。
“早晨七八点钟那会儿垃圾最多,仅一排摊位前,就能扫出5畚箕的菜叶。人多的时候没办法,丢下来的垃圾也多。”说着,张阿姨又抄上“家伙”去“巡逻”:“过一会就要去看看,这会儿轮到我了。”
原来,菜场的地面干干净净,是清洁工人的劳动换来。那么,顾客对此又有什么反应呢?“我常来这里买菜,你不说我还真没发现,确实比较干净,环境好一点,买菜的心情也舒畅。至于价钱嘛,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可以接受。”邢小姐说。
马路菜贩不见了
“别光问客人,也问问我们呐!”一位卖蔬菜的黄老伯主动招呼记者。“我从庆成菜场开张就在这儿卖菜了,有十七八年了吧。”黄老伯说,半个多月前,让他“闹心”了好一阵的心事了了。
什么心事?“就是原来菜场外边那许多马路摊贩呗!有他们那会儿,生意少了3成,现在好了,他们没了影儿,我能安心卖菜了。”“以前,庆成菜场外边一圈有很多菜贩摆摊,买菜的人有的图方便,有的贪便宜,都到他们那里买。”
“这倒是事实。”正在一旁挑青茄子的季先生说,他就住附近小区,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马路菜贩很活跃。“买菜是方便了,可更有不方便的地方。”季先生说,以前,每到傍晚5点左右,小区里下班的人都回来了,要买菜,庆成菜场却已经打烊,正好为马路菜贩提供了可趁之机。“可是呢,他们一占道,原本不宽敞的道路就更挤了,有的甚至把小区的门都给堵了,麻烦得很。现在他们销声匿迹了,周围也干净了许多。小区居民都很欢迎。”
“我们在里边卖菜的也高兴。听说,是菜场请人来专门管理的。”黄老伯说。
改变只为服务百姓
“听说”的不靠谱,我们还是去找有关当事人,了解一下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
“庆成菜场今年3月划归城桥镇属地化管理,我们先做了2件群众最关心的事。”菜场总经理杨志兵说,对于之前群众呼声比较大的马路菜贩问题,公司“走出去”到兄弟区县调研,再把专业的公司“请进来”管理,目前已基本杜绝类似现象。“我们还把原来的经营时间调整到晚上6点,今后可能到6点半,方便市民来买菜。”
还有一件是停车难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庆成菜场原来的停车位不是很规范,经改造后,目前北大门前的西半部停放机动车,而助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则停放在东半部,且都有专人看管,整整齐齐。
“至于菜场环境卫生嘛,谁不喜欢有个比较整洁的地方做生意、买菜呢?”杨志兵说,菜场聘请了专人保洁,最近为预防禽流感,撤走了所有活禽,场地消毒,努力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庆成菜场既是菜场,也是窗口,是脸面,很多人都看着呢。清明小长假上海市民来崇明旅游,到这里买菜,
赞叹说:没想到崇明菜好吃,崇明的菜场也这么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