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河镇,当年老外登陆崇明的第一个地方

  □ 柴焘熊

  旧时候,由于江海的阻隔,崇明岛上环境闭塞,外来的人员比较稀少。但是,早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岛上中部的新河镇,就已经有外国人来光顾过。

  那是1832年2月26日,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林德赛,中文名字叫胡夏米,偕同上年来过中国沿海的译员、普鲁士传教士、号称“中国通”的郭士立等人,受东印度公司派遣,乘坐“阿美士德号”帆船从澳门出发,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考察航行,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当时中国沿海各港的商业发展以及对西方世界开埠通商的可能与适宜程度,并收集沿海社会各阶层对开埠通商的反应等情报。

  在实地考察了福州、厦门、宁波等地之后,6月20日,胡夏米一行到达上海吴淞口外,停留了18天才离去。航行结束后,胡夏米向东印度公司递交的航行报告书中,有着关于在崇明新开河的见闻。他写道,7月1日,自己同郭士立偕“阿美士德号”两名船员一起来到了崇明。当时他就已经知道,崇明是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河口冲积岛,人口有50万。在一个泊着一艘沙船的小湾靠住后,他们直接步行上岸。

  胡夏米后来在报告中写道:当地百姓一看到我们既羞怯又害怕,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一名聪明的小男孩乐意为我们带路去离此约3英里的新河镇。这里出产丰富,种有水稻、棉花、小米和蔬菜。河渠纵横交错,起着涝时排水、旱时灌溉的双重作用。如同中国大多数省份那样,岛上的人们并不居住在大村庄里而是散居于小村子中,此外独处的农舍亦到处可见。人口看来众多,百姓们健康而又精力充沛,多数人面色红润。人们使用一种结构奇特的手推车,它们不仅用来运送农产品,而且也用于外出代步。这种车的中央安有一个大车轮,轮上置有架子,货物就置于车轮两边。我们遇上一个体面的外出者,车的一边放着他的行李,他则舒适地坐在毡垫铺就的另一边。我们还碰到一些装着一种特别白的食盐的手推车。步行了约3英里后,胡夏米他们到达了镇上,见镇呈狭长状,有几处十分像样的房屋和商店,其中有一家用大字招牌写着出售东印度公司的羽纱和呢绒。在水果摊上他们看到有大量的杏子,就买了一些。一行人从镇这头至那头走了约半英里,挤在一大群人中间,看了各种店铺和房屋,然后又原路折回。胡夏米写道,这些淳朴的人们还是生平第一次见到欧洲人,其友好的举止超过我们以往任何所见。许多小贩看到我们喜欢杏子都向我们围来,纷纷把他们所能拣出最好的杏子向我们兜售。人们从四面八方围来向我们索要小册子,我们散发了约20本。一大群人便立刻围住得到小册子者争相阅看。在返回途中,至少有300名各种年纪的人尾随着,并热情地表示希望我们以后再来。看看现在近二百年后的崇明岛,既有老外来岛上工作的,也有旅游的,每年的自行车比赛期间,更有不少来参赛的,真是变化太大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理论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封面画展
茄子擦锅的夏日味道
新河镇,当年老外登陆崇明的第一个地方
《静物·莲蓬》(油画)
永远的长征
崇明报绿岛08新河镇,当年老外登陆崇明的第一个地方 2025-07-12 2 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