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区纪委监委在“廉洁崇明”微信公众号推出“崇廉文化月历”专栏,以月历形式对每月全区的廉洁文化活动进行盘点预告,统筹整合全区廉洁文化资源,凝聚激发廉洁文化建设合力。
一场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洁文化活动不断涌现,激发了廉洁文化的生机活力,更是区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全会部署,实施“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多措并举深化“五彩”廉洁文化品牌建设的一道缩影。
丰富载体渠道
文化活动传“廉”韵
“今天演出的作品都非常契合家风这个主题,还都蛮有意思,演员表演也很生动自然,我们看了又感动又受教育,回家后一定要监督教育好另一半,做好‘廉内助’。”2024年底,在“树清正家风·建廉洁家园”崇明区优秀廉洁文艺作品展演暨2024年“廉内助”主题活动上,百余名正处职干部家属共同观赏了一场家风主题文艺展演。
这是崇明区连续第二年举办家风教育主题活动,展演通过情景剧、小品等节目,讲述了一心为民、克己奉公、勤廉传家等家风家训故事,还组织开展了廉洁书画展览、非遗扁担戏表演等外场活动,集中展现了崇明区清正家风建设的文艺成果。
以家风教育主题活动为代表,近年来,区纪委监委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传播形式,深入挖掘崇明民俗与非遗资源,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建设路径。譬如,指导乡镇纪委运用颇具崇明本地特色的韵白书、非遗扁担戏、篆刻、印糕等元素,拓展廉洁文化活动的形式内涵,并创作形成了《兴廉扁担戏》等剧目,以本土非遗文化为载体播种廉洁文化,全方位、全场景、多角度打造“廉洁文化+”的实践案例。
廉政书画进村居巡展、倡廉诗词会、廉洁故事分享会……翻看“崇廉文化月历”,一系列活动进入公共空间、融入社会生活,也推动着廉洁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并向全社会拓展延伸,让廉洁元素俯拾皆是,让廉洁氛围可感可及。
挖掘资源禀赋
因地制宜筑“廉”基
传播好廉洁文化,除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键还在于阵地建设。2024年,区级廉洁文化示范点继续拓展,新建成展示近代崇明籍清廉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王清穆生平的“清穆堂”,和以植物造景、园林建筑、文化墙等形式寓廉于景的“清芷园”。两者与原先崇明区纪检监察干部在西沙明珠湖景区种下的“清风林”,共同组成了“清系列”品牌,不断充实廉洁文化矩阵,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阵地。目前,全区共建成23个廉洁文化点位,覆盖全区18个乡镇,形成一幅横贯东西、纵贯三岛、规模适度、相互衔接的清廉画卷,营造出随处见廉、随境示廉的浓厚氛围。
在阵地建设过程中,区纪委监委始终坚持“自然融入”与“融入自然”相统一的工作理念,利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形成的天然优势,以自然村落、红色旧址、特色景区、展馆展厅为基础,在本土自然环境中柔性植入廉洁文化元素,追求“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画境和“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意境。区级廉洁文化示范点借助5A级景区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契机,每年吸引30余万人次党员干部和群众参观,显现出廉洁文化建设带动廉洁社会建设的溢出效应。
依托线下建设,区纪委监委还配套打造了线上廉洁文化传播矩阵,在“廉洁崇明”微信公众号上展播17期相关点位建设成果短视频,并发布了《崇明清廉地图》手绘版和线上廉洁地图,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加强教育震慑
灵魂触动正“廉”心
深化廉洁文化建设,还需带动警示教育、纪律教育等一体开展,让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近年来,区纪委监委坚持一案一警示、不同案件分类警示,以系统观念逐步形成“七个一”警示教育体系。通过组织旁听庭审、召开案发单位专题民主生活会、系统内廉政教育座谈会、班子集体谈话、拍摄专题警示教育片、编撰忏悔录、廉情通报等方式,打造有针对性、震慑力、体验感的警示教育课堂。2022年以来,区纪委监委针对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督促案发单位党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民生保障、国资国企、城建等领域专题座谈,区纪委书记、分管区领导参加并专题谈警示、谈对策,共组织旁听庭审29场,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830余场,受教育对象1.9万余人次。通过对典型案例多维度、多角度、多形式的深刻剖析,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让教育对象在走心中形成廉洁自律的深度认识,推动形成自警自醒的思想浸润。
震慑雷霆万钧,教育春风化雨。区纪委监委还组建了“瀛洲清风”专家宣讲团和“崇廉青音”青年宣讲团两支队伍,结合教育对象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创新开发互动实训课堂,探索推出“菜单式点课、派单式宣讲”个性化教育服务,变“我讲你听”为“你问我答”。成立以来,深入乡镇、委局宣讲240余场次,受众达20800余人次。
下一步,区纪委监委将继续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以第二轮“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实支撑。
□ 丛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