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好 崇明中学 高一(9)班
青少年本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但如今,不少青少年似乎失去了那份“本心”。
如今,青少年们因迫于学习的压力做着一本又一本试题书,抛弃了阅读名著与课外读本时间。即使是周末,他们也常在困顿的水泥森林中四处奔波上课,他们的生活好似是高速旋转的陀螺,被题海淹没。
那么造成上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从主观上来说,一位高中生由于对进入理想大学的向往与渴望,而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断学、拼命学,抛弃一切自认为与成绩无关的东西。但并非人人都有学习的良好天分,于是在好胜心与自身能力的局限的矛盾之中,大多数青少年选择花更多时间与精力,来克服自身不足。而从客观上来说,一个同学若看到身边同学比自己拼命、努力,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像身边的同学一样,沉静于刷题的世界中。同时,由于部分同学淡化了阅读的观念,对阅读界限模糊不清,认为它就是学习。那么这种短期看不见效益的方式便会被一颗浮躁的心所抛弃。
由此观之,刷不刷题是群体中选择的结果,是一种客观环境导致的主观行为。不难想象,未来一个充满“刷题机器”而缺乏有批判性、创造性与自主思维的人所构成的社会,将会多么缺乏生机与落后。而这,恰恰辜负了学习的初衷。学习与读书都是了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文学素养与文化底蕴。通过读书可以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使社会充满科技创新的“高精尖”人才。由此可见,减少阅读时间何尝不是一种本末倒置、买椟还珠的行为呢?
青少年们该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份“刷题心”,找到内心真正的皈依呢?显然,课外读物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臧克家所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读书是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刷题则是短期的知识巩固,相比而言,读书恰能对青少年们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智慧、提升综合能力。所以,青少年们不妨以长远目光,正视读书对于人的积极影响,使内心暂时摆脱大片题海,找到“吾乡之所处”,方能宁静致远,减去刷题时的浮躁。
是的,既然刷不刷题是群体选择的结果,那青少年们不如做到不为外界所扰,以良好的心态多读两本书,并以此影响他人。如人人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人们空虚已久的心会被读书的富饶填满。当然,成绩固然重要,我们要减少刷无意义的习题,而多反思总结,并以广泛深入的阅读助力学业成绩的提升。
以读书丰富心灵、长养精神,让我们抛弃“功利化阅读”,成为有自主思维的真正的读书人。在兼顾必要练习的基础上,博览群书,全面打开精神世界,构建阅读与人生、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成为黑塞眼中的“可教养客体”,在书中找到心安之所、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