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胜球
从浓荫蔽日的鳌山路向西南一转,即邑人熟悉的瀛洲公园,园名系文化学者周谷城所题,公园自上世纪80年代始,几度营建,增加绿植,构筑亭廊,拓宽空间,今已蔚然深秀也。
从正门入园,鹅卵石铺道,香樟、广玉兰构筑浓荫,凉意袭人,如水泼面。园中人迹廖然,刚好在园内畅游,感受此间的清凉、扑眼的绿意。
瀛洲公园历经40年时光的浸润,加之以江南园林的构思入图,园虽不阔大,然园中有园,移步换景,如入洞天福地也。一道短短的墙篱,青灰的瓦当上布满青苔与水痕,让人想起园中那些下雨的日子,让人联想到雨水顺着满园的绿植、扶苏的花木喷溅的模样。墙上花格的漏窗,正好可以借景,水杉园和晨湖春天的景致,正好随一道嫩绿的柔光到游者的眼前来。或许是梅花,或许是栀子,但此刻盛开的是木槿,说盛开,也并不确切,此刻木槿只开着那零星的几朵。而晨湖边的美人蕉倒是怒放着,深红的,金黄的,在风中摇曳着。湖中有亭,曰陶然。晨湖北侧,为水杉园,需经西侧门入。水杉与崇明的水土尤其相适,短短几年可以长到十几米高,成为岛人最喜欢种植的树种。正是仲夏,水杉细小嫩绿的枝叶覆盖住小小的园子,一片铺开的绿意,让此间的清凉成为奢侈。树与树之间,遍植细叶的常春藤、圆叶的大吴风草,而四、五月间开花的常绿藤本花叶蔓长春此刻不见了星星般的蓝色小花,呈藤蔓状铺开。此两园均系2009年以后新建,与旧园声气相通、互为呼应,构成曲径通幽的情致,拓宽了园林审美的边界。
平时无事时,最喜欢登临公园北侧的望湖亭。望湖亭依挑出的土坡而建,向南可以俯瞰南边月湖的景致。湖边有亭,湖对岸也有亭,大小相对,守着月湖,守着此间的清风和明月。望湖亭上,可以看到数株青桐、银杏、香樟,为园中最高、最大者,应是公园初造时的杰作,今已昂首挺胸、枝柯横蔽,其直径有60公分以上。如果说,瀛洲公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园内蔚然深秀的草木,那么望湖亭周边的草木就是其灵魂、就是其精粹。我为夏天园中的长风而来,我为这些巨树而来,为它们此刻搅动的风声,为那树冠上泼洒的阳光,为那夏天的草木芬芳。
从望湖亭下来,再往南走,视野开阔起来,那是月湖。湖中的铁壳小船不见了,湖中只见一个喷泉装置。然后湖水沿破浪桥下向东南引入,经十几米水渠,引向东南角另一个更小的湖。那狭长的水渠中种了许多荷花。圆圆大大的荷叶挨挨挤挤,粉红的菡萏迎风而立,数去居然有八九朵,其余的也快从荷叶间探出脑袋了。上次来的时候是初冬了吧,那个时候正见园林工人用长柄镰刀把倒伏在水面的枯败荷叶割得清清爽爽!湖水清澈,应是引自长江的活水,有锦鲤数尾在荷叶间流连,和我一样,忘了人间的纷扰。湖边依然是树,垂柳、紫檀、雪松、木槿,还有几丛绿叶离披的木绣球。木绣球在三四月时开青绿色花,然后几天时间转换成丰盛的白。
有凉风从江边的夹竹桃丛林间吹过来,带着昨夜的苍茫云水。从假山的亭子间,回望整座园林,是树的绿云环绕的梦幻之乡,是邑人用绵绵情意、生活智慧构筑的人间桃源。40年前,在这里挖塘开湖、堆土造型、移栽花木、构建亭廊的民众有数千人之多!今天,这草木芬芳的园林俨然已成为生态岛建设长途上可以留存后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