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佳倩
主动举手参与村居服务的志愿者,为封控区域内老人配药送菜又常常客串快递的村居干部,昼夜坚守防疫一线的社区“大白”们……
微光凝聚成星河。当有的居民正宅家抗疫时,还有一些人则在连轴奔波,用各自的每一份守护,汇聚成社区抗疫的硬核力量。记者从近日采访的抗疫工作者中选取了几位,记录他们的剪影,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村居干部、志愿者们表示敬意。
“忙得已经没有
‘时间概念’了”
一间会议室内,地面上铺上几张报纸,上面再摆上床垫或是睡袋……疫情防控之下,这是不少村居干部们的“寝室”。由于一天多数时间待在防疫现场,这里虽是大伙休息的地方,却也是他们待得时间最短的地方。
“这段特殊时期,每一位基层人员都咬紧牙关、齐心抗疫,多辛苦也值了!”自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堡镇财贸村党总支书记沈平已坚守抗疫一线多日,不宽敞的办公室内,座机和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沈平和村里的工作人员们边交流信息边各自忙碌:为村民打印纸质核酸检测二维码、落实检测现场布置细节、登记村民买菜和用药代购信息……
沈平的工作是村居防疫的一个缩影。连轴转,已是大家的工作常态。
3月22日,堡镇出入证办理处,镇办公室副主任盛莹莹在对滞留群众进行疏导安抚。“我们什么时候能走呢?”“封控后我的健康码到当地会变色吗?”……面对一系列问题,盛莹莹不仅要安抚居民群众焦急不安的情绪,也要处理一些特殊需求。“你好,我能出堡镇么?需要哪些手续?”一位阿姨临近退休,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市区办理养老金,逾期将受一定影响。了解情况后,盛莹莹立即联系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其开辟“线上办理”通道,总算没有耽误。
从一清早就开始忙碌的盛莹莹,到了下午一点多正准备吃饭,手里的方便面还没送进嘴里,办理处就又来了群众。她一把扣上方便面,这一忙又是一个多小时。用周围人的话说,“她忙得已经没有‘时间概念’了。”
半夜11点多,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盛莹莹和同事们还在整理出入人口台账、特殊人群台账以及处理相关工作文件,以便做好记录。
“我们不上谁上?”
4月4日,上海进行全市核酸筛查。一大早,在庙镇江镇村核酸检测点,村民们手拿着纸质二维码,只花短短几秒就完成采样,“这个纸质二维码很方便,多亏村里的‘年轻人’,要是自己申请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
“考虑到老年人居多的实际,每次核酸检测前,我们都会为村民提前打印好检测二维码。”村干部们比较年轻,电脑操作比较熟练,小伙伴们一起承担这项任务。一开始,没有软件辅助,大家要熬夜工作六个多小时,才能把核酸采样登记码全部打印出来。之后,团队不断改进流程,逐步把时间缩短到4-5小时。这次全员核酸筛查,小伙伴们轻车熟路,心里有底。
村干部们还化身“闪送侠”,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老伯,你的高血压药来了!如果还要买药、买菜,就打电话,我们会代你买好送上门。”说这话的,是建设镇富安村选调生张辉。原来,老伯常年患有高血压,平时需要每天服用降压药物。现在药物已经用完,老伯担心不能及时服药会导致血压再次升高。得知情况后,村委与镇上紧密配合,让降压药“飞到”了老伯家中。
“尤其是一些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面临药物短缺等问题,我们就为有需要的村民进行‘送药’等服务。”封控期,基层干部们进入了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每天,村干部们汇总好药物“清单”,上报给镇医疗物资组统一购买,再由村干部第一时间将药物送至村民家中。“在村里我们算比较年轻的,这种‘跑腿’的活,我们不上谁上?”
“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志愿者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堡镇南海村发生疫情后,一批来自区机关单位的志愿者,火速集结前往支援。“战胜疫情需要每个人行动起来,更需要每个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张林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他说,“作为党校这个红色熔炉中的一员,响应号召,志愿服务,这是无需犹豫、义不容辞的!”
堡镇人口众多,防疫工作时间紧迫、任务量大,基层工作者担子很重。张林回忆,“志愿服务期间,我参与了信访接待及出入证办理工作,滞留货车司机是信访接待最多的群体之一,封控期,他们难免有些负面情绪,我们要苦口婆心地劝说解释,同时也陪大家唠唠嗑,拉点家常,减少他们的等待焦虑。”
有些紧急情况,大家也得想办法沟通协调。从医疗需求到物资需求,一张张居民需求清单出炉,不仅“包揽”了居民们的日常所需,也妥帖关照着一些特殊需求。降压药、糖尿病药……一个个药品名称将表格填得满满当当,工作人员按轻重缓急逐一安排解决。就这样,大家群策群力,一个个焦虑被化解,人们的情绪也像被熨斗熨过一样开始平复。
作为志愿者,张林也被身边的“战友”感动着,“志愿服务期间,大家无心欣赏乡村的早春美景,但是却清晰地看到一幅党领导下的全民战疫图。”基层干部们已经适应了“打地铺”的生活,全身心扑在抗疫工作上;从早晨开启采样工作,至晚上脱下防护服的医务人员们,身体早已疲惫不堪,双手被消毒水泡的发白肿胀,脸庞被压出一道道印痕……张林告诉记者,在防疫封控吃紧关头,错过饭点是常事,在凳子上秒睡不稀罕,但是大伙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抗疫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大家看在眼里,也越来越理解抗疫工作。虽然核酸检测的通告里总会提醒“对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人员,可提供上门采样服务”,但在主动来做核酸采样的队伍里总会看到有拄着拐杖、坐着轮椅的老人;“孩子来了,让他们先检测!”核酸采样点上,总有居民为上网课的孩子让出一条“绿色通道”,而长长的队伍中没有一丝怨言。
“有一次,一位小女孩做完核酸检测后,主动甜甜地对我说了声‘谢谢’,那一瞬间让我倍感温暖,感觉一切付出都值得……”细数着那几天发生的暖心故事,张林感受颇深,“‘春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