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2月23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瀛洲风暴》:崇明西沙田革命纪实
《瀛洲风暴》序言
书名:《瀛洲风暴》 作者:秦志超 黄振忠 主编:施大钟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我和千千万万个崇明人一样,都深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爱”什么?主要是爱家乡优美的自然环境。拜读了志超和振忠兄的《瀛洲风暴——崇明西沙田革命纪实》一书以后,我对家乡的“爱”愈加浓烈了。他们俩把家乡贫困农民20世纪从20年代初到30年代初这10多年时间里,反抗地主、土豪的剥削与压迫的壮烈的斗争,活生生地呈现在我面前。我的心颤抖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家乡还有着这么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画卷,我的家乡还有着这么一批面对反动派血腥镇压的屠刀无所畏惧,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革命志士!所有这一切,我以前怎么就不了解呢?作为一个一辈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这是不可饶恕的。我一方面感到惭愧内疚,另一方面更加激起了自己对家乡强烈的感情。我的家乡崇明岛,您不但有着鸟语花香、气净水清、郁郁葱葱、曲径通幽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有着可歌可泣的光荣的革命历史,我为您而自豪!往后,当我向他人介绍我的家乡时,我再也不会只是得意地“狂吹”家乡的自然环境,而更要满怀深情地诉说家乡西沙的“田革命”。以前,我每参观某一具有革命传统的地方,听那些介绍者宣讲家乡的革命故事,感到他们总是充满着自豪感,我甚至还会莫名其妙地滋生某种嫉妒。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会嫉妒了,我会与他们一样对家乡充满着自豪感。我的家乡也有着革命故事,而且这些故事也是那么惊天动地,光前裕后。我深信,每一个热爱家乡的崇明人,只要读一下他们俩的革命纪实书,一定会像我一样使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升华。

  我读着《瀛洲风暴——崇明西沙田革命纪实》一书,情不自禁地打开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篇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我以前学习过不知多少遍,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理解得深刻。这是毛泽东在1927年到湖南对农民运动做了32天考察后写出来的报告。但实际上,毛泽东早在前一年即1926年就已关注发生在崇明西沙的农民反抗运动,他以润之笔名所写的文章《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中一方面揭露“此地剥削真厉害”,另一方面也赞赏了崇明西沙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与地主进行斗争。所以我相信,毛泽东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他的脑际里也有崇明西沙农民反抗运动的场面。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描述的农民反抗运动的情景与崇明西沙的“田革命”完全对得上。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表述的对农民运动的观点也完全可以用来评述崇明西沙的“田革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劈头有这么一段话:“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不仅使我热血沸腾,而且也激起我扪心自问:如果我处于此时此地,我将持什么态度?实际上,尽管湖南农民运动、崇明西沙的“田革命”,已过去近百年了,但至今仍然有一个对待它们的立场、态度问题。

  当然,崇明西沙“田革命”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革命精神,那么,这种革命精神对今天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民来说,特别是对正行进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大道上的家乡父老来说,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这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这涉及到他们俩的这一著作有没有现实意义,以及有多大的现实意义的问题。原先有一种说法,即中国共产党现在已由“革命党”转变为“建设党”了,革命时期它需要革命精神,而建设时期它应当放弃这种革命精神了。现在这种观点不但在理论上已经被驳倒,而且在实践上也已被证明是错误的。这里存在着一个中国共产党从事经济建设究竟还需要不需要革命精神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从夺取政权转变为经济建设,只是阶段性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它的最终目标没有改变,相应地,它的革命的本色和革命的精神不会变。进行经济建设不仅是共产党,在一定意义上是所有执政党共同具有的行为。可以说,进行经济建设并不反映政党的政治属性。抓经济建设当然是重要的,一个执政党搞不好经济建设就会失去执政地位。但我们必须进一步知道,如果这个党放弃了标志其本质政治属性的社会价值观和以这种价值观为动力的精神追求,那么这个党不仅是丢掉执政地位的问题,甚至会瓦解。事实清楚地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的阶段需要有革命精神,在从事经济建设阶段同样需要有革命精神。正因为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革命的精神,一再提出“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那么具体地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崇明西沙的“田革命”,崇明人民的革命斗争所展现出来的那种革命精神,对于今天家乡人民进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究竟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第一,进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必须心怀崇高的理想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现实的事业,更是一个未来的事业。如果仅仅从眼前的实际利益出发,是不可能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其有限的生命里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可能达到危及其个人生命的程度,他对环境的保护一定是超越了他眼前的利益。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出于对子孙万代的负责。没有为人类未来负责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就不会有环境保护的高度自觉性。而崇明西沙“田革命”所展现的革命精神,首先是一种追求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志超兄他们把崇明“田革命”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贫困农民自发进行的,而从第二阶段开始则完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的。在广州聆听过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演讲过的陆铁强、俞甫才等优秀的共产党员怀着崇高的理想聚集到崇明,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斗争。他们把原先的那些农民领袖一个个地培养成坚强的共产党人。他们对这些农民领袖说:“千百年来,种田打粮的吃不上饭, 种棉织布的穿不上衣, 这种社会合理吗?这种日子是农民应该过的吗?怎么改变呢?”这是他们向这些农民领袖灌输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如此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就在于他们有信念和理想。这种着眼于未来,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今进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所必需的。

  第二,进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必须处处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人民的事业,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环境保护,不仅要心怀未来,还要心系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里特别注意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经常使用的“共享”与“普惠”这两个概念,“共享”就是要让所有的人共同享受自然环境给予我们的美感,“普惠”就是要使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公共产品”惠及所有的人。既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那么在具体实施环境保护的措施时,相应地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让环境保护的事业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事业。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命题作文”,而是必须发动群众,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所从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所在,从而让人民群众自觉地参与。我从《瀛洲风暴——崇明西沙田革命纪实》这一著作中首先看到,那些发动和领导崇明西沙“田革命”的农民领袖和革命志士,他们身上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他们对人民群众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他们愿意为了劳动大众的利益出生入死。这一著作对最初领导和组织西沙“田革命”的“十代表”作了一一介绍,他们其中有一些确实是穷得实在活不下去才被迫反抗的,但其中也有几位家境尚可,日子还过得下去,他们完全是为了旁边穷人的利益才参与进去的。有个叫周成之的,职业为医生,又做得一手木匠好手艺,他家不种一步田, 同地主没有一毛钱关系, 也不求地主一件事, 他出头抗租纯是同情佃农。这一著作重点介绍了先是作为中共特派员,后成为崇明地下党领导人陆铁强、俞甫才的经历。他们都不是佃农出身。拿陆铁强来说,他是在崇明中学读书时接触了很多进步书刊才投身于革命斗争的,他刚踏上革命征途时未婚妻还在大学读书。可以说,他们从事革命斗争都完全跳出了个人利益的圈子。我们从《瀛洲风暴——崇明西沙田革命纪实》这一著作中再次看到,这些革命志士是如何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著作有许多章节细致地描述了他们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反抗的情形。其中有两章题为《沈大郎领来两位先生》《喝“同心酒”》,真实地描写了陆铁强、俞甫才从不被穷苦农民所接受到穷苦农民誓死跟着他们走的过程。这种心系人民群众,并想方设法让人民群众自觉地认可,并参与到事业中去的精神,也是我们当今进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所必需的。

  第三,进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必须百折不挠,含辛茹苦,要有铁杵成针的意志。人类对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的认识,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才真正开始的。而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则是本世纪才有的事。当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走在整个世界的前头。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这是在做前人从未做过的事。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挑战和难题。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每前进一步,都是破解难题、直面挑战的结果。正因为如此,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是断然不行的。家乡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站位更高,面临的困难也更大,对家乡人民的智慧和意志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崇明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能不能早日取得成效,以及成效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就取决于家乡人民的智慧和意志品质。其中,付出必要的代价,做出必要的牺牲,则是难免的。《瀛洲风暴——崇明西沙田革命纪实》一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些进行反抗的英雄和斗士义无反顾、前仆后继、万死不辞的精神。整个崇明西沙“田革命”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你在书中会看到一次次的斗争,一次次的受挫和失败,有时甚至是“全军覆灭”,而后继者擦干烈士的血迹,又再次掀起斗争的风暴。这中间,有多少革命志士牺牲了。在堡西小学和明强小学读初小、高小时,每年的清明节,老师总带领我们去新河镇烈士馆祭奠崇明的革命先烈,读了《瀛洲风暴——崇明西沙田革命纪实》一书后,我打算重续小时候的传统,再去祭奠,当然感受与小时候已大不一样。我老家住在崇明竖新镇堡西村,“海界宅”惊天事件正是发生在这里,我每次回老家总要路过“海界宅”事件纪念馆,在这一事件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崇明西沙“田革命”所留下的那种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样是我们当今进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所必需的。

  崇明西沙的“田革命”,崇明人民的革命斗争所展现出来的那种革命精神,对于今天家乡人民进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究竟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我还可以一一列举下去,但仅这三点,已足够说明问题了。

  最后,我还应说一下本书的作者秦志超和黄振忠先生。他们是我崇明中学的校友,我们都属于“老三届”,不过他们是“老三届”的最低一届,即六八届初中,我是“老三届”的最高一届,即六六届高中。他们毕业后在乡镇工作期间,我与他们有过交往,给我的印象是忠厚诚实,言而有信,与人为善。想不到他们退休后,竟一头“钻”进档案馆,化了10余年时间收集崇明的革命斗争史料,现在写成了这么一部好书。我在这里向他们致敬。

  是为序。

  □ 陈学明(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故事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理论
   第07版:悦读
   第08版:绿岛
《瀛洲风暴》:崇明西沙田革命纪实
茶歇微语
崇明报悦读07《瀛洲风暴》:崇明西沙田革命纪实 2022-02-23 2 2022年02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