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有“西风响蟹脚痒”,每年这个季节都是全国各地吃螃蟹的季节。蟹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正所谓“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不过,吃螃蟹之前你得先了解这些注意事项哦!
选蟹“5步”走
第一步:选活蟹。新鲜活蟹的壳具有光泽,脐部饱满,腹部洁白,蟹脚硬而结实。一是看蟹是否灵活:将蟹腹部朝天,蟹能否迅速翻正爬行;二是看蟹的眼睛是否灵动:买时可以用手逗弄蟹的眼睛,如果它立即有反应就表示生命力旺盛;若眼睛突出且无反应,则可能已经死亡。新鲜活蟹的外壳呈青黑色,而垂死的蟹外壳呈黄色,蟹脚较软,翻正困难。
第二步:选肥蟹。一是将蟹拿到逆光处,根据它透光缝隙的宽窄可确定其肥瘦,透光越窄越肥。手捏蟹脚,蟹脚坚硬,说明此蟹己长足实;二是要重。目测盘子差不多大小的蟹,拎在手里有一种明显的下沉感觉,轻飘者为次;三是体厚,肥满度足,膏脂丰富。从体表外形看,头胸甲后端与蟹脐之间的缝隙增大、宽厚,且越宽厚越好,说明肥满度足。
第三步:选靓蟹。目测体表干净,无污洉。大闸蟹要具“青背、白肚、金爪、黄毛”8字特征,尤其以青色、墨绿色为佳。
第四步:选鲜蟹。活体蟹具一股浓烈的蟹腥味,无味者为次。蟹鲜,蟹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才丰富。蟹鲜,烧熟后,品尝时蟹肉有股微甜的感觉。
第五步:选膏蟹。雌蟹腹部,雄蟹的腹甲三角处露红色(俗称“一点红”),说明其为红膏上品蟹。
吃蟹有“4忌”
第一忌:忌吃生蟹。螃蟹种类虽多,但它们都是在淤泥中生长的,以动物尸体及腐殖质为食,其体表、鳃和胃肠中,布满了各种细菌。如果生食,极易被细菌感染。因此,生螃蟹不能吃,一定要洗净、蒸熟煮透后,才能放心食用。
第二忌:忌吃死蟹。螃蟹死后,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去。在弱酸的条件下,细菌会分解蟹体内的氨基酸,产生大量组胺和类组胺物质。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胺和类组胺物质越多。人吃了死蟹后,组胺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类组胺会引发呕吐、腹痛、腹泻等,危害人体。
第三忌:忌吃4种器官。蟹胃、蟹肠、蟹心(俗称六角板)、蟹鳃(腹部为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在这4种器宫中,细菌和有害物质最多,吃的时候一定要摘除。
第四忌:忌与含鞣酸水果同食。螃蟹、柿子是秋天都可以吃到的两样食物,但这两样却不能一起吃。原因是蟹肉中富含蛋白质,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这两样物质会互相发生反应,形成蛋白质凝固成块状物,而我们的胃部很难消化这种产物。所以有人吃了螃蟹又吃柿子,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