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企生
细细分析,为什么学校分小学、中学、大学?为什么小学是一年级开始,六年级结束?为什么中学又分初中、高中,初中是初一到初三,高中是高一到高三?为什么大学又分为大一到大四?为什么先有学士,后有硕士,再有博士?为什么每升一级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
这不就是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你年年苦读书,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循序向前吗?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
盖楼要先打好基础,然后一砖一瓦、一层一层往上建。读书也必须从识字开始,一页一页、一本一本认真读。如想违背这个规律走捷径,一步登天,只会是欲速则不达,自己蒙骗自己!
最后的结局只会是:或者痛定思痛,重整旗鼓重新来一次,或者就“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稀里糊涂混下去”!
人常说,要多读书,但并非只单纯追求阅读数量,而不真正解决问题。博览群书也不是没边没沿地读,知识种类繁杂,读书杂一点无妨,可是杂到没有中心,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知道不多不深,就不可取。
读书一定要注意由低到高逐步递进,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登,才能登上希望的顶点。
若只追求阅读的数量与速度,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则很可能养成浏览性的阅读习惯。就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说的“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
因此,读书一定要由浅入深,读少一点,读慢一点,读精一点。
世界这么大,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东西不知道,不懂得,一点也不奇怪。
但要通过坚守自己的立场,自觉地关闭某些杂音,回绝某种信息,遗弃某些知识,抗拒某些潮流,才可能坐暖冷板凳,把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学懂弄懂。